1928年,对蒋介石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位曾被国民党高层将领联合逼退的军事强人,终于在这一年重掌大权。复出后的蒋介石立即投入北伐大业,誓要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统一事业。经过精心整编,国民革命军被划分为四大集团军,蒋介石亲自坐镇第一集团军,而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则分别统领其余三个集团军。
此时的蒋介石不仅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更被推举为第二次北伐军总司令,将军事指挥权牢牢握在手中。他之所以亲自执掌第一集团军,是因为这支部队是他的核心嫡系。这支精锐之师下辖六个主力师,每个师的指挥官都是蒋介石精心挑选的心腹大将。 首当其冲的是第一师师长刘峙。虽然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作为徐州剿总司令的刘峙给我军造成不小麻烦,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员猛将。在1928年这个蒋介石事业腾飞的起点,能担任师长要职的绝非等闲之辈。要知道,当时的师长地位堪比后来的兵团司令,足见蒋介石对刘峙的器重。 第二师师长顾祝同虽军事才能稍逊,但办事能力出众,更以忠诚著称。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后来的中原大战,他始终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左膀右臂。第三师师长钱大钧则被誉为八大金刚之一,这位黄埔教官不仅谋略过人,连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都对他赞赏有加。 第九师师长蒋鼎文有个响亮的绰号——飞将军。他就像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哪里战事吃紧就驰援哪里。第十师师长方鼎英则是当时少有的海归派将领,保定军校炮兵科出身的他,代表着国军中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精英群体。 最后是存在感较弱的第十一师师长曹万顺。由于非蒋介石嫡系,他的任期短暂得几乎被人遗忘。后来这个位置的是蒋介石的爱将陈诚,他不仅将第十一师打造成嫡系部队,更以此为基础扩编出赫赫有名的第18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何曹万顺会被迅速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