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中国有句老话:行行都能出状元。在古代社会,职业确实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为了养家糊口,老百姓不得不把各自的手艺练到极致。想要在某个行当里出人头地,光靠埋头苦干可不够,更需要几代人的经验传承。正因如此,那些技艺超群的匠人,才会被尊称为手艺人。
随着科技发展,机器渐渐替代了人工,许多传统手艺正在消失。曾经风光无限的五大匠人职业,如今已难觅踪影。你知道是哪五种吗?
首当其冲的是木匠。在我国传统匠人中,木匠一直稳居首位。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开始,木材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材料。到了奴隶社会,人们搬出山洞,木材成了盖房子的首选。那时候金属制品稀少,木制农具和生活用品随处可见。后来铁器普及,木工技艺越发精湛,这个行当也就长盛不衰。木匠祖师爷鲁班从小跟着父亲学艺,发明了伞、刨子等实用工具,为木工技术发展打下基础。虽然现在机械化生产让手工木匠难有用武之地,但1993年谭传华用一只手创立的木制品品牌,如今已在全国开了900多家店。唐宋盛行的木雕工艺也还在传承,只是会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次是石匠。人类使用石头比木材稍晚,因为石头更难加工。但石头坚固耐用、不怕水的特性无可替代。要成为好石匠,不仅需要经验,还得有独特的眼光和审美。从选料到雕刻,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现在机械化生产又快又省事,石匠这行当自然就衰落了。比如龙门石窟修缮时,最年轻的石匠都五十多岁了。一方面传统石匠的慢工出细活跟不上现代节奏;另一方面,识别石材的火眼金睛很难传授,这种本事既要天赋又要经验,现在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第三是补锅匠。这个行当和金属冶炼息息相关,专门修补锅碗瓢盆。在合金材料普及前,老百姓用的都是容易变形的纯金属器具。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锅碗坏了舍不得扔,补锅匠就派上用场。他们用焊补技术,让破旧的锅碗重获新生,比买新的划算多了。可随着不锈钢等新材料出现,东西坏了直接换新的更省事,补锅匠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第四是骟匠。这个职业主要在农村,专门给牲口做绝育手术。以前农村干活全靠牲口,为了让牛、驴更听话、更健康,就得请骟匠来。但如今农业机械普及,牲口用得少了,骟匠自然也就失业了。
最后是篾匠,就是编竹器的匠人,在南方多见。现在篾匠的作品已经不仅是日用品,更成了艺术品。在五大匠人中,这个行当还算比较兴旺。这些手艺曾经是匠人们养家糊口的本事,如今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即便时代在变,我们也不能让这些传统技艺失传,因为它们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保护、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