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出身平阳公主府歌女的卫子夫册立为皇后。当时宫中嫔妃大多来自显赫家族,比如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陈阿娇,其母是馆陶长公主刘嫖,与汉武帝是表姐弟关系。然而汉武帝却选择了身份卑微的卫子夫,这背后有着特殊原因。
卫子夫先是为汉武帝诞下卫长公主,打破了皇帝不育的传言,后来又生下太子刘据。更难得的是,这位出身寒微的皇后为汉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厚礼——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两位绝世名将,以及后来成为权臣的霍光。这份嫁妆的分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前91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汉宫。江充与苏文借巫蛊之祸之名构陷太子刘据,最终导致太子自尽,卫子夫也在椒房殿以死明志。这场变故牵连甚广,长安城内血流成河,成为汉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后世史家常感叹:若当时卫青或霍去病尚在人世,这场悲剧或许就能避免。特别是少年成名的霍去病,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有人曾问:为何霍去病被称为武将天花板?最佳答案是:比他勇猛的没他年轻,比他年轻的没他勇猛。
霍去病18岁就获封冠军侯,21岁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甚至超越其舅卫青。然而天妒英才,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因病早逝。有网友戏言:若他多活几年,或许后人就不用学英语了。虽生命短暂,他却创造了常人一生难及的辉煌。
霍去病的出身同样充满传奇。其母是侍女,姨妈是舞女,他本人还是私生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身份可谓卑微至极。但公元前138年,随着卫子夫因孕得宠,霍去病也一跃成为皇亲国戚。
关于霍去病名字的由来,有个有趣的传说:汉武帝重病昏迷时,卫少儿带霍去病入宫。婴儿突然放声大哭,其声如雷,竟惊醒了武帝,使其病愈。龙颜大悦的皇帝亲自赐名去病,并对他格外宠爱。
少年霍去病展现出惊人的武学天赋,骑射技艺超群。汉武帝破例亲自教导,这份殊荣连皇子都未曾享有。当武帝想传授他《孙子兵法》时,霍去病却婉拒道:打仗重在随机应变,不必拘泥兵法。这番言论若出自他人之口难免狂妄,但由他说来却合情合理。
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从秦始皇筑长城到汉高祖白登之围,中原王朝吃尽苦头。汉武帝虽曾以和亲政策缓和关系,但内心始终渴望彻底解决匈奴之患。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终于具备反击实力。
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迎来首战。当时匈奴为雪前耻大举来犯,霍去病任嫖姚校尉随卫青出征。开战后,卫青发现外甥的部队神秘失踪。原来霍去病已率轻骑直捣黄龙,突袭匈奴大营,生擒包括单于叔父在内的2000余人。此战让他一战封神,获封冠军侯。
两年后的河西之战,霍去病再度展现军事天才。他奇袭浑邪王和休屠王领地,连匈奴祭天金人都被缴获。因丢失圣物,二王遭单于追杀,被迫降汉。在受降过程中,霍去病果断镇压叛乱,确保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决战,是霍去病军事生涯的巅峰。他率军深入大漠两千里,在毫无补给的情况下,神奇地找到左贤王主力,歼敌七万余。更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创下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此战不仅永绝匈奴之患,更间接改变了欧洲历史——败逃的匈奴人西迁后,成为欧洲人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