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刚即位时,国家局势看起来并不像要亡国的样子。当时朝廷对边境军队和地方的控制力很强,军中将领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像孙承宗、卢象升、毛文龙、袁崇焕这些将领,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放在元末明初那个年代,绝对都是能封侯拜将的人物。可为什么到了崇祯后期,局势就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亡国呢?这就要说到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了。
毛文龙是杭州人,放着江南的安逸日子不过,偏偏跑到北方苦寒之地当兵。他从小就不安分,别人都在读书务农,他却整天在街上游荡,活脱脱一个市井无赖。后来辽东失守,他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在一个叫皮岛的海岛上。这个岛在后金的大后方,八旗军想打也打不着。岛上寸草不生,但毛文龙硬是把这里经营得有声有色,不比锦州、宁远这些边防重镇差。他手下还有孔有德、耿仲明这些后来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猛将。
毛文龙确实有两下子,他的东江军就像插在后金背后的一把刀,让皇太极不敢倾巢而出。要是后金主力都去打明朝,老巢说不定就被毛文龙端了。不过东江军跟正规明军可不一样,军纪涣散,毛文龙自己也不太懂军规。在皮岛上,他就是土皇帝,说的话比崇祯还管用,所以有人叫他海外天子。天高皇帝远,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这支军队其实就是一群土匪。在海外孤岛上能干什么?种地是不行的,只能靠打劫和走私过日子。毛文龙还虚报兵员,明明只有两万多人,却报称有十五到二十万,就为了多要军饷。朝廷明知有假,但还得给,只是不会给那么多。至于他有没有偷偷卖粮食给后金,这事到现在也说不清。
袁崇焕在宁远用两万人挡住六万八旗军,而号称二十万的东江军却只敢在后金后方打游击。要是真那么厉害,早就和关宁军联手把后金灭了。所以说毛文龙虽然有用,但没传说中那么神。
史料记载毛文龙确实经常要军饷,但血洗登州这事就不一定了。他对崇祯不忠心,对皇太极也没真心归顺。袁崇焕杀他不是没道理,这个不安定因素随时可能投敌。但问题是杀得太不是时候,朝廷还没控制住东江军就动手,结果导致毛文龙的旧部不是造反就是投敌,反而帮了后金大忙。
据说毛文龙有七封通敌信,其中一封是真的。崇祯元年七月,后金密使带着毛文龙的降书在北京被抓,信里写着你打山海关,我打山东的计划。这事证据确凿,朝廷上下都认定毛文龙要叛变。
到了这个地步,毛文龙必死无疑,问题是什么时候杀、怎么杀。历史证明袁崇焕杀他是错的,但要说该不该杀,这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