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是贵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下辖县,其人口数量不足十七万(这一数据来源于2020年的人口普查),然而,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县城,在2011年却吸引了众多全国知名的清史学专家前来。
这些清史学专家前往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村展开考古研究,经过他们的深入考证,最终确定该村共有230多户人家,共计1000余名吴姓村民,均为明末清初著名将领吴三桂的后裔。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座吴三桂及其爱妾陈圆圆的合葬墓,至今仍保留在此地。
依据清史记载,吴三桂于康熙年间掀起了三藩之乱,反叛了清朝。然而,随着吴三桂的病逝,康熙帝历经八载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在平乱之后,康熙帝下令诛杀了吴三桂的九族亲属。那么,为何在马家寨村仍有众多吴三桂的后代存在?而吴三桂及其爱妾陈圆圆,为何最终会合葬于贵州之地?
吴三桂因陈圆圆之故向清朝屈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最终反戈一击,引发了三藩之乱。
吴三桂家族源自江苏高邮,其祖辈曾迁往辽西绥中地区从事商业活动。他的父亲吴襄凭借武进士的功名升至锦州总兵之职,由此吴家开始了军旅生涯。吴三桂自小在父亲吴襄和名将舅舅祖大寿的悉心培养下,顺利考取了武举人。此后,他一直跟随父亲和舅舅在关外与满清势力进行抗争。
在明朝与清朝的松锦之战中,明军统帅洪承畴不幸战败并被俘,吴三桂的亲戚祖大寿亦被迫向清朝投降,导致明朝在关外的精锐部队几乎被清军全歼,仅剩吴三桂带领的关宁铁骑退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在这危急关头,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依靠吴三桂在关外抵御清朝的进攻。
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占了京城,朱由检在景山自尽。当时,吴三桂遵照朱由检的圣旨,正准备带领关宁铁骑前往京城支援,然而当他抵达唐山玉田时,得知了京城失守、朱由检以身殉国的消息,于是他决定率领军队退回山海关,静观事态的发展。
吴三桂尽管手握关宁铁骑这支部队中的精锐力量,却面临军饷短缺的困境,进退维谷。李自成攻占京城后,派遣使者招降吴三桂,并许诺一旦吴三桂归顺,即刻提供金钱粮食以慰劳军队,这使得吴三桂当时萌生了向李自成投降的念头。
然而,一位女子却扭转了局势的发展,她便是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李自成占领京城不久,其部下便开始对王公贵族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首先,吴三桂的父few.oe733.iNFO32亲吴襄被李自成麾下的大将刘宗敏强制要求缴纳二十万两白银以资助军费。吴襄家财耗尽,仅能凑出五万两白银。紧接着,刘宗敏又强行夺取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爱妾陈圆圆。吴家的仆人悄悄逃至山海关,将这一切报告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勃然大怒,其父遭受严刑拷打,爱妾亦遭受羞辱,任何男子都无法忍受此类遭遇,因此吴三桂放弃了先前准备向李自成投降的打算,他秘密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取得联系,决心献出山海关向清朝投降,并与清朝结盟共同对抗李自成。
在山海关的激烈战斗中,李自成遭受了吴三桂与清朝联军的重创,其起义部队几乎遭受了全灭,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得舍弃京城,逃往陕西。临行前,因愤怒qaz.oe733.iNFO32与羞愧,李自成残忍地杀害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留在京城的吴氏族人,然而,幸运的是,陈圆圆得以幸免,并与吴三桂重逢。由于失去了父亲和家人,吴三桂对陈圆圆的依赖愈发深厚。
此后,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清朝得以顺利进驻中原,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为了表达对清朝的忠诚,吴三桂随后率军远征缅甸,成功捕获了逃至缅甸的南明末帝永历帝朱由榔,并将其绞杀。在吴三桂对朱由榔实施绞杀之后,他赢得了清朝的认可与信任,并被封为平西王,负责镇守云南地区。
吴三桂镇守云南后,野心也逐渐膨胀,他渴望像明朝黔国公沐家那样,能够世世代代守护这片土地,试图将云南变为自己的独立王国。然而,清朝显然不会容忍一个非同姓的藩王长期统治一方,因此吴三桂与清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到了康熙亲政之后,吴三桂已经成了清朝统治的一大隐患,因此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时,康熙颁布了撤销藩镇的命令,此举激进的撤藩政策触发了吴三桂的反叛意志,因此,吴三桂便在暗中与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联手发动了叛乱。
吴三桂不仅煽动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背叛,导致尚之信将忠于清朝的父亲平南王尚可喜囚禁,还在广东起兵响应吴三桂,从而使得三藩之乱得以正式爆发。
三藩之乱的开端阶段,吴三桂所率领的部队均为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他们与清军交战,使清军节节败退,一度占据了上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却发wsx.oe733.iNFO32生了变化。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起,形势发生了转变,康熙帝几乎动用了全国八旗的精锐力量来平定叛乱,这一举措使得京城的防御力量一度出现空缺。正是在康熙帝严厉的镇压下,耿精忠和尚之信相继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投降,最终只剩下吴三桂一人继续与清朝抗衡。
然而,吴三桂此刻已是强弩之末,深知成功无望,于是他萌生了体验一把皇帝生活的念头,决定一试身手。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三月,吴三桂于衡山举行祭天大典,正式称帝,将国名更改为周,同时将年号定为昭武,并将都城定在衡阳。
虽然康熙严令诛灭吴三桂九族亲属,但还是有很多漏网之鱼
吴三桂在登基称帝后,理应选定太子,然而在他众多子嗣中,年长的儿子仅有吴应熊与吴应麒两位,其余的幼子则是在迁至云南后才出生的。
吴应熊曾迎娶了清太宗皇太极的幼女建宁公主为配,此后便一直留居于京城担任额驸之职。然而,这个职位实质上不过是人质。当吴三桂发动叛乱之际,康熙帝随即派遣使者edc.oe733.iNFO32迅速拘捕了吴应熊及其长子的行踪。吴世霖,并将吴应熊父子二人绞死。吴应麒身为吴三桂的次子,而吴三桂的长兄吴三凤却一直未曾有子嗣,故此吴三桂将吴应麒收养为吴三凤的子嗣。依照当时的礼法,吴应麒自然也就不可能被册封为太子。
由于吴应麒性格高傲,未能赢得吴三桂麾下众人的支持,因此吴三桂不得不将之前秘密从京城接回的吴应熊的次子吴世璠立为皇太孙。
吴三桂登基仅过五个多月,便不幸中风,又染上了痢疾。他深知自己的寿命已所剩无几,于是着手筹备身后之事。他明白自己死后,所创立的政权必将迅速崩溃,因此深怕自己的子孙会被康熙帝残酷剿灭。
临终之际,吴三桂紧急召集心腹大将、同时也是义子的马宝,郑重其事地恳求马宝务必确保家族后代的安危。此外,他还特地给镇守岳阳的次子吴应麒写信,明确要求rfv.oe733.iNFO32吴应麒在其去世后要竭尽全力辅佐吴世璠,确保吴家血脉得以延续。在交代完这些事宜之后不久,吴三桂便离开了人世。恰逢其时,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正身处云南昆明。于是,衡阳方面便推举了吴三桂的亲信大将吴国贵与马宝来掌管事务。吴国贵提出,应放弃云南,将吴世璠接到衡阳,并向北迁移,以开拓新的领土。
然而,辅佐吴世璠驻守昆明的吴三桂之婿郭壮图,却对放弃云南之举持反对意见。郭壮图曾将女儿许配给吴世璠,他意图通过影响吴世璠,进而掌控吴三桂的权力。于是,他期望将吴世璠留在昆明,以便于他操控。
在郭壮图的劝导下,吴世璠并未前往衡阳。郭壮图提议吴世璠前往贵阳,以迎接吴三桂的遗体并正式登基为帝。吴世璠采纳了郭壮图的建议,随他一同抵达贵阳,并在此地正式登基称帝。同时,吴三桂的遗体也暂时被安置在了贵阳。
可是到了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吴应麒在岳阳遭受清军重创,被迫撤离岳阳,逃往衡阳;不久,吴国贵在衡阳亦遭清军攻击,不幸阵亡。在此之后,吴应麒与马宝带领tgb.oe733.iNFO32着残余部队及吴氏族人,继续向贵阳撤退。云南同样遭受了清军的侵袭,在郭壮图的劝导之下,吴世璠重新领军返回昆明支援,而吴应麒与马宝则被留在了贵阳镇守。
在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清朝的绥远将军蔡毓荣率领部队攻克了昆明城。在这座城市被攻陷之际,郭壮图与吴世璠选择了自缢结束生命。与此同时,昆明城内的六千七百余名守军纷纷向清朝投降。
吴世璠的自杀不仅意味着吴三桂所创立的政权彻底崩溃,而且康熙帝在攻克昆明后立即下令将吴三桂的九族全部诛杀,因此,吴三桂在昆明的家族成员几乎全部被杀戮殆尽。
然而,仍有漏网之鱼。吴三桂之孙女,其身份未明,或许是吴应熊之女,或许是吴应麒之女,她以美色诱惑绥远将军蔡毓荣,成为了他的侧室。她借助蔡毓荣yhn.oe733.iNFO32的势力,释放了吴三桂的一些亲属。然而,蔡毓荣私纳吴三桂孙女之事,很快被康熙帝察觉。康熙帝因此震怒,下令处死吴三桂的孙女,并罢免了蔡毓荣的职务,将蔡毓荣及其全家族流放至宁古塔。
吴三桂的族人侥幸逃脱后,纷纷改换门庭,隐匿身份。尽管他们幸存了下来,然而,由于更改了姓氏,许多后代对自身与吴三桂的关联一无所知。
昆明沦陷之后,贵阳的吴应麒与马宝均判断贵阳的防御也将难以维持,于是他们决定携带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以及吴家其他成员,撤离贵阳,逃离战场。
吴应麒与马宝成功摆脱了清军的追击,一路奔逃至黔西南地区,即现今岑巩县水尾镇的马家寨。鉴于吴应麒、马宝及陈圆圆三人的声名显赫,他们为了逃避清廷的追捕,分别更改了名字。吴应麒更名为吴启华,马宝改姓为谭,并称作谭宝,而陈圆圆则化名为吴门聂氏。
此后,吴应麒与马宝携手,各自带领族人于马家寨村定居,二人共同规定,后世子孙不得踏入朝堂为官;马宝因改姓为谭,此禁令更是严令禁止与马姓通婚。
若曾游览过岑巩县的马家寨村,便会发现,该村与周边的苗族村庄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彼此间相互映衬。侗族村落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各不相同。马家寨村依旧保持着中原ujm.oe733.iNFO32汉人的传统建筑风格,其房屋布局巧妙地融入了九宫八卦阵的布局理念,显得极为规整。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使得外人难以轻易进入。从军事角度来看,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种易守难攻的态势。
这就能明白为何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中,偶尔会突然出现一个汉人聚居的村庄,而且这个村庄的建筑布局仿佛是按照行军布阵的方式安排,这正是因为当初吴应麒和马宝逃至此地,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他们特意这样安排族人的居住。
关于马家寨村为何取此名,背后有着一番由来,一方面是为了隐瞒真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缅怀马宝对吴氏族人护送之恩,因此村子被命名为马家寨村。这也正是为什么即便时至今日,全村居民中鲜有姓马,而以姓吴和姓谭为主的原因。
吴三桂的遗体亦被安葬于马家寨村,鉴于其身份特殊,自不能以真名埋骨,吴应麒为其新立的墓碑,取了一个别称。“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
这个墓碑名就如同密码一样,按照现代吴氏族人的解释,“受皇恩颐养一次”指的是吴三桂称帝建立吴周政权,“八十五岁”则是指吴三桂死于当ikl.oe733.iNFO32年八月十五日,“硕甫此乃吴三桂的别称,此别称仅吴氏家族内部知晓,故此墓碑上所刻之名字,意指吴周皇帝吴三桂于八月十五日不幸离世。
这些秘密代代相传于吴氏族人之间,未曾以文字形式流传,唯有吴氏族人知晓他们实为吴三桂的后裔。到了2011年,众多清史专家经过鉴定,确认了马家寨村的吴氏祖先墓即为吴三桂的陵墓,这一发现最终揭开了吴三桂后人历史之谜。
而陈圆圆则一直在马家寨村吃斋念佛寿终正寝,在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陈圆圆不幸离世,享年七十二岁。在她离世之际,吴应麒以及其子吴世龙亲自为她送行。
陈圆圆的名声过于显赫,这让吴应麒心生忧虑,他害怕如果以本名安葬,身份将会被揭露。于是,他不敢采用陈圆圆的本名来进行葬礼。只得在墓碑名上写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字样下葬。陈圆圆墓碑的名称之谜,历经数百年,唯有马家寨村的吴氏族人知晓few.oe655.iNFO32其真实身份。吴氏一族代代相传,未曾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因此他们并不将此墓称作吴门聂氏之墓,而是习惯性地称之为陈阿婆墓。众人皆知,吴门聂氏便是那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妓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