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真相很简单
相信不少朋友在小学时都读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当时正值赤壁大战前夜,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东吴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担心他日后威胁东吴,便以军中缺箭为由,要求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计谋,却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前两日他按兵不动,直到第三天深夜,才命人用绳索将二十艘船连成一线,趁着江面大雾弥漫,向曹军水寨进发。船上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贸然出击,只调集六千弓弩手向江中射箭。就这样,诸葛亮轻松借到了十多万支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曹操为什么不直接派兵出击,或者发射火箭烧毁诸葛亮的船队呢?难道他想不到这个办法吗?其实并非曹操愚笨,而是他过于谨慎的性格使然。
从军事角度看,曹操的做法合情合理。古语云兵不厌诈,面对突然出现的船队,曹操无法判断这是否是诱敌之计。如果贸然出击,万一中了埋伏,损兵折将反而得不偿失。
当时正值深夜,江上浓雾笼罩,视野极差。曹操根本看不清对方虚实,更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当部下请命出击时,生性多疑的曹操犹豫再三,最终决定按兵不动,只命弓箭手放箭御敌。至于为何不用火箭,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火箭使用成本高且不便
古代战争中,箭矢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重要物资。战后打扫战场时,士兵们会仔细收集箭支重复使用。相比之下,火箭需要临时在箭头上绑缚易燃物,制作耗时且不易储存。军营中大量存放火箭还存在安全隐患。事发突然,曹操根本来不及命人赶制火箭。
第二,曹操不熟悉当地气象
原本投降曹操的水军将领张允、蔡瑁曾告诉他,这个季节多刮北风。但后来二人被曹操误杀,导致他对当地气候失去准确判断。曹操只知道会有东南风,却不清楚具体何时会来。他担心万一射出火箭后突然变风,火船反被吹向自家水寨,那赤壁之战的火攻惨剧就要提前上演了。事实证明他的顾虑是对的——天亮雾散时,江面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有趣的是,历史上草船借箭的原型其实是孙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这个计谋安在诸葛亮身上,既突出了他的神机妙算,又怎会安排曹操用火箭破坏这个精彩桥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