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岭南大讲堂上,山西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分享了他对考古专业的深刻见解。他指出,考古学不仅是一个学术领域,更是一个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固根基的重要专业。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考古学的角色愈加凸显,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服务社会的人才,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杭侃教授强调,考古专业的发展不应处于冷淡状态,但也不能过热。冷淡意味着缺乏社会关注,导致人才流失与专业发展乏力;而过热则可能导致学术研究的浮躁与功利化。因此,考古专业的教育应当在冷与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注重理论的深厚积累,也要关注实践的有效运用。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杭侃教授提到,考古学不仅仅是发掘与研究古代遗物,更是要理解这些遗物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他建议,未来的考古人才应具备跨学科的视野,能够从人文、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与研究问题。同时,课程设置也应更加灵活,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杭侃教授还指出,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服务社会的意识。他提到,考古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杭侃教授建议高校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考古现场中学习与成长。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教育中,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考古学的重要性。
总的来看,考古专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冷与热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也要关注社会服务的广度。通过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考古学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未来的考古学子能够勇于探索、创新思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