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门兴衰录》第38章
作者:三国史话XXY
东吴望族篇:全氏家族的荣辱沉浮
在东吴的历史上,全氏家族堪称传奇。这个家族早年追随小霸王孙策打天下,后来更得到孙权器重,甚至将长公主孙鲁班下嫁给全琮。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在孙权去世后,这个显赫家族的子孙却纷纷投奔了曹魏。让我们揭开这段跌宕起伏的家族史。
一、全琮身后的家族危机
赤乌十二年(249年),东吴重臣全琮去世,爵位由儿子全怿继承。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很快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后人要么死于政治斗争,要么投降魏国,令人不胜唏嘘。
二、全琮四子的不同命运
全琮膝下有四子,各自命运迥异:
1. 长子全绪官至扬武将军,为人忠勇却英年早逝,年仅44岁。他留下的三个儿子后来都带着祖母(非孙鲁班)投奔魏国,主因是躲避权臣孙綝的迫害。
2. 次子全寄热衷政治站队,因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最终在赤乌十三年(250年)被牵连处死。据说陆逊曾建议全琮大义灭亲,但被拒绝。
3. 三子全怿继承爵位后,见侄子在魏国待遇优厚,最终也选择投魏,获封平东将军、临湘侯。
4. 幼子全吴是孙鲁班所生,因皇室血统受封都乡侯,史书未载其后续遭遇。
三、家族成员的集体叛逃
据《三国志》记载,全怿在寿春之战中临阵降魏,其侄全祎、全仪、全静等也相继投诚,在魏国都获得郡守、列侯等要职。这场家族大迁徙的导火索,正是东吴内部残酷的政治清洗。
四、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网
全氏家族还有三位重要成员:
1. 全端、全翩、全缉三位侄子同样选择北逃
2. 族子全尚身份特殊——既是孙亮皇后的父亲,又娶了孙綝的堂姐
3. 全尚因儿子密谋诛杀孙綝事泄,导致全家遭灭门之祸。这段记载在《资治通鉴》中尤为详细,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这个曾经与孙氏皇族血脉相连的豪门,最终在权力倾轧中走向了分崩离析,成为三国时期家族政治的一个典型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