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上篇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特展
周振华分享
《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特展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希腊共和国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展览。展览汇聚希腊14家文博机构270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品类,通过“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六个单元,以16组人物故事串联欧洲文化基因形成的关键节点。系统呈现古希腊文明从萌芽至鼎盛的演进轨迹。
展览前言
展览“希腊人”是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十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多地成功展出。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多数为希腊本土考古发掘成果,以物证的形式呈现出一部全景式的古希腊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本次展览以“人”为主角,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诠释古希腊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每当您步入一个历史单元,都将“遇见”一群希腊人。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耕者,也是爱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和第一个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话中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也是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请记住这些希腊人的名字,聆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因为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现代西方文明几乎所有要素与特质。
公元前138年,正值希腊化时代,在距离古希腊万里之遥的中国,一个名叫张骞的人从长安启程,一路向西跋涉。他穿越河西走廊,历经十载艰辛,终于抵达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西汉称大夏,位于今阿富汗一带)。在此西域之地,他意外发现了来自中国蜀地的布匹和竹杖——原来中国商品早已通过印度流入希腊化世界。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连接起古老东方与遥远西方的万里通途。
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古国,中希两国如同两条古老的河流,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带着各自的智慧与荣光,共同汇入人类文明的海洋。(摘自公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