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与罗舜初的战术之争
1947年9月,东北战场上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故事。当时正值三纵队的司令员更替之际,原司令员曾克林调离,由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接任。这位新上任的司令员与政委罗舜初在作战方案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罗舜初政委首先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作战计划。他主张采取稳妥策略,先攻打西丰地区,目标是歼灭敌军一个团。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干部的认同,毕竟罗政委在部队中威望很高,曾带领鲁中部队屡建战功,特别是在葛庄伏击战中重创日军,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韩先楚司令员却对这个方案提出了强烈质疑。他站在作战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威远堡的位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直接长途奔袭敌军116师师部所在地威远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歼灭敌军一个整师的战略目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消灭一个团。
我们不能总是打小仗,韩先楚激动地说,三纵是主力部队,应该打大仗、打硬仗!
两人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罗舜初担心深入敌后风险太大,而韩先楚则坚持认为威远堡的敌军防备松懈,正是突袭的好时机。为了化解分歧,他们决定召开师级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民主讨论。
会议在辽宁东丰县小四平镇的一所学校教室里举行。当罗政委陈述完自己的方案后,获得了大多数干部的支持。然而韩先楚的发言却让会场鸦雀无声——他直接否定了罗政委的方案,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作战计划。
8师副师长杨树元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韩先楚,但7师师长邓岳等多数干部仍然倾向于罗政委的稳妥方案。会议一度陷入僵局,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最终表决时,只有两人支持韩先楚的方案。
然而,当两个方案同时上报上级后,韩先楚的大胆计划获得了批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三纵仅用19小时就全歼敌116师,毙伤俘敌81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这是三纵首次独立歼灭敌军一个整师。
战后,罗政委主动向韩先楚递烟认输:还是老韩看得准啊!韩先楚则谦虚地表示,胜利离不开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官兵们的英勇奋战。这场战术之争,最终以一场漂亮的胜仗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