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然:以骑兵对抗日军飞机大炮血战至最后一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涂家骏
通讯员 李慧敏
“以前就听说抗战时期我们钟祥有位独臂将军周卓然,但不知道详情。今天详细听了他的故事,真是赤子之心、可歌可泣!”近日,在钟祥市大洪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市民潘先生站在周卓然烈士用过的担架、军用袋前久久驻足,眼神中满是敬意。
周卓然,1904年出生于钟祥的一个商贾家庭。1925年,他得知黄埔军校招收学员,便积极报考,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学员。1933年,周卓然奔赴前线跟随傅作义将军参加抗战。作为一名年轻军官,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直至负伤被迫回后方治疗。
然而,面对日军侵略,他不甘在后方休养,再度挺身而出。抗战全面爆发后,周卓然参加了大同、包头、五原等重要战役。他勇猛果敢的作战风格,使他迅速被提升为骑兵第六军第七师的少将师长。
在太原保卫战中,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势,他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两昼夜,成功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然而,他却在这次战斗中不幸被日军炸弹的弹片击中左臂,从马上摔下,左臂粉碎性骨折,再次回到后方治疗。
1938年秋,侵华日军从华北、华东入侵华中地区,抗战形势更加严峻。8月28日,潼关战役激战正酣,周卓然奉命率领骑兵师前往增援,行至黄河岸边的山西芮城风陵渡镇时与日军遭遇,日军随即向周卓然坚守的阵地发起猛攻。
周卓然以骑兵师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展开战斗。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正在一线指挥战斗的周卓然身边——爆炸声后,这位浴血奋战的抗日将领,牺牲在抗日最前线,年仅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