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在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陈毅与项英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首次会面。当时,项英同志刚刚从中央长江局书记的岗位上调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重任。这次工作调动让两位性格鲜明的革命者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一段充满戏剧性的革命情谊。
在最初的合作中,由于革命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差异,陈毅和项英经常发生激烈争论。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冲突不仅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反而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项英同志曾留学苏联,深受共产国际思想影响,甚至获得过斯大林同志的亲自接见,并获赠一把精致的手枪作为纪念。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在很多问题上与留苏派持相同立场。
1931年11月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这种分歧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顾作霖提出要动员红军去解放上海的激进主张,陈毅听后忍不住冷笑出声。项英立即严厉批评道:你眼里就只有江西的这几个县,而没有全局观念,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性格直爽的陈毅毫不退让,当即反驳:如果我是机会主义,你们就是冒险主义!你们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在上海坚持斗争,反而都跑到苏区来了?
由于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陈毅经常受到批评。一次,有同志悄悄提醒他:陈大炮(陈毅在法国留学时的绰号),你还是少放几炮吧。他们(指留苏派)对你支持毛泽东很有意见,已经在考虑要整你了。但陈毅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主动找到项英,理直气壮地质问:我作为党员,难道连提意见的权利都没有吗?面对陈毅的耿直,项英只能无奈地笑道:当然有,就算别人没有,你陈毅也一定有!同时,项英也善意地提醒陈毅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得罪顾作霖等人。
令人费解的是,性格火爆的项英向来不容他人当面顶撞,唯独对陈毅是个例外。虽然两人观点经常相左,但项英从未因此记恨陈毅,反而在陈毅处境困难时,多次在博古面前为其说情。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同志被错误地剥夺军事指挥权,陈毅愤懑不已,当面指责项英: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项英不服,陈毅激动地说:在军事上,我们都离不开毛泽东同志,你我都不是这块料!争论到最后,陈毅甚至直言:我看你就是爱逞英雄而办法少!在场众人都为陈毅捏了把汗,但项英只是苦笑着回应:陈毅啊,你怎么说我都行,但中央的决定必须执行。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作为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与陈毅一起在赣粤边界的油山地区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项英在军事上越来越倚重陈毅的才能,两人的革命情谊在战火中不断升华。后来新四军成立,陈毅率部开辟苏北根据地,而项英留守江南,两人见面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每次陈毅回军部开会,都会在项英屋里用门板搭个简易床铺,两人同吃同住,彻夜长谈。据新四军军医处长沈其震回忆,有次经过项英住处,老远就听到激烈的争论声,原以为是项英在批评部下,进去才发现是两位老战友在热烈讨论问题。
然而在战略方针上,两人的分歧始终存在。陈毅多次劝说项英将部队转移到更有利的苏北地区发展,1940年4月项英曾一度松口,但很快又改变主意。陈毅气得直跺脚:这个项英啊,我看他是要断送革命,断送新四军!历史证明陈毅的判断是正确的。就连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都看出端倪:陈粟如海滨之鱼,稍纵即逝;叶项如瓮中之鳖,手到擒来。
最后一次见面时,陈毅仍不放弃劝说:苏北形势大好,一个排长过去很快就能发展成一个连!但项英始终犹豫不决。临别时,陈毅半开玩笑地说:我给你批个八字吧:五心不定,输个干净。谁知竟一语成谶。同年10月,陈毅指挥的黄桥战役以少胜多,大败韩德勤部。项英得知后,立即指示在《抗敌报》发表社论祝贺,展现出宽广的胸襟。
皖南事变后,项英在给中原局的电报中表示要在敌后坚持斗争赎罪。陈毅焦急地说:老项不过江太危险了,这是拿生命在冒险!但为时已晚。1941年3月14日,项英同志在蜜蜂洞不幸遇害。噩耗传来,陈毅悲痛欲绝,整日茶饭不思。多年后他评价道:项英同志功大于过,是坚定的革命家。人无完人,重要的是总结经验。1998年项英百年诞辰时,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代表党中央对其革命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段跨越十年的革命情谊,既有激烈的思想碰撞,又有深厚的战友情谊,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光明磊落的胸怀和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他们在历史关键节点的不同选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