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寿王李瑁,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最多只知道他是唐玄宗李隆基众多皇子中的普通一员。唐玄宗一生共有三十个儿子,其中七位因史料缺失而湮没无闻,在有记载的二十三位皇子中,李瑁既非最才华横溢者,亦非最声名显赫者。这位默默无闻的皇子之所以能被后人提及,全因其生母武惠妃与发妻杨玉环的特殊身份。
让我们先来梳理唐玄宗诸子的基本情况:长子李琮初封郯王,后改封庆王;次子李瑛初封郢王,后被立为太子;三子李亨初封陕王,最终继承大统成为唐肃宗;四子李琰初封鄫王后改棣王;五子李瑶与六子李琚皆因政治斗争被废为庶人并惨死狱中;八子李琚同样遭遇不幸;九子李一与十五子李敏皆幼年夭折;十六子李璘在安史之乱中起兵反叛兵败被杀;十八子便是本文主角李瑁,初封寿王;二十子李玢曾背叛父亲投靠肃宗;其余诸子或早逝,或在政治漩涡中沉浮。在这众多皇子中,李瑁的仕途可谓平淡无奇,若非其特殊的家庭关系,恐怕早已被历史长河淹没。
李瑁的生母武惠妃身世显赫,其父武攸止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周时期,年幼丧父的武氏得到姑母武则天的庇护,在深宫中长大成人。唐隆政变后,李隆基登基为帝,这位姿容出众的武氏女子很快获得帝王青睐,成为后宫最得宠的妃嫔。得益于母亲受宠,李瑁自出生起就备受关注。在玄宗的特殊关照下,他年仅十余岁便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获封寿王,两年后更被授予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等要职,虽然这些仅是荣誉性职务,但也足见其受宠程度。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瑁迎来人生巅峰时刻——迎娶了名门闺秀杨玉环。杨氏出身弘农杨氏,这个家族自隋朝以来便是顶级门阀,在朝中势力庞大。新娘不仅家世显赫,更以倾国倾城之貌闻名于世。这对璧人的结合在当时被视为天作之合,婚后的生活也确实羡煞旁人。
然而好景不长,宫廷斗争的阴影很快笼罩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当时玄宗长子李琮因狩猎毁容失去继位资格,次子李瑛被立为太子。但李瑛生母赵丽妃失宠,太子地位并不稳固。野心勃勃的武惠妃看准时机,开始暗中运作,企图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而代之。她不断在玄宗面前进谗言,挑拨父子关系。但太子李瑛为人谨慎,行事循规蹈矩,让武惠妃一时无从下手。
情急之下,武惠妃使出了致命一招。她假传宫中有变,诱骗太子李瑛带兵入宫勤王。这一举动触动了玄宗最敏感的神经,联想到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惨剧,玄宗勃然大怒。在武惠妃与驸马杨洄的联合作证下,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被废为庶人,不久后三人皆离奇死亡,史称三庶人之狱。
令人意外的是,除掉太子后,武惠妃的如意算盘并未实现。深谙权力平衡之道的玄宗并未选择立李瑁为太子,而是按长幼顺序册立了三子李亨。这一决定彻底击碎了武惠妃的野心,她郁郁而终。随着靠山倒塌,李瑁的地位一落千丈,更悲惨的是,连爱妻杨玉环也被父皇夺走。
武惠妃去世后,玄宗陷入情感空虚。为填补寂寞,宫中竟将目光投向了儿媳杨玉环。在一次临幸寿王府时,玄宗被杨玉环的美貌彻底征服。为掩人耳目,他效仿祖父高宗纳武则天旧例,先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后再接入宫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一纸诏书将杨玉环度为女冠,同时褫夺其寿王妃封号。李瑁虽知其中蹊跷,却只能忍气吞声。
这场变故彻底改变了李瑁的人生轨迹。他整日借酒浇愁,意志消沉。或许是出于愧疚,玄宗将韦昭训之女赐婚给李瑁。这位贤淑的韦氏用温柔抚平了丈夫的创伤,二人远离朝堂纷争,先后育有五子三女,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西逃。随驾的李瑁亲眼目睹了马嵬驿之变中,昔日爱妻杨玉环被缢杀的惨剧。历史没有记载这位前夫当时的反应,但想必心中百味杂陈。此后李瑁淡出政治舞台,于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去世,追赠太傅,结束了他充满戏剧性又略带悲剧色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