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秋的一个傍晚,暮色四合,天边的晚霞渐渐褪去,繁星开始点缀夜空。刚刚结束一天紧张工作的钱学森院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轻轻将外套挂在门厅的檀木衣架上,略显蹒跚地穿过铺着红木地板的走廊,向餐厅走去。
餐厅里,柔和的灯光透过米黄色的灯罩洒下温暖的光晕。妻子蒋英正忙着将最后一道菜端上餐桌,她纤细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餐桌旁,两个年幼的孩子早已端坐在红木餐椅上,眼巴巴地望着满桌的菜肴,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教养,耐心等待父亲入座。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全家人难得团聚的温馨时光。 望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钱学森心头涌起一阵酸楚。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任,常常不得不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就在他准备落座时,突然眉头紧锁,敏锐地捕捉到空气中一丝异样的气味。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因震惊而略微发颤:这菜的味道不对,可能有毒! 这声惊呼瞬间打破了餐厅的宁静。蒋英手中的汤勺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孩子们惊恐地睁大了眼睛。闻声赶来的警卫员神色紧张地询问情况。钱学森指着餐桌上那盘色泽诱人的红烧肉说:这道菜里可能有毒物。警卫员立即将菜肴送往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其中确实含有剧毒的氰化物成分。这个发现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警卫员更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钱学森之所以能及时发现危险,得益于他多年科研工作培养出的敏锐嗅觉。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在实验室里与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对异常气味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正是这份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全家人的性命。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浙江杭州。自幼天资聪颖的他,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1929年至1934年,他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求学时光,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毕业后,怀揣科学报国理想的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在那里,他以惊人的天赋和顽强的毅力,在航空工程和数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术贡献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成为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火箭技术等领域的顶尖专家。 1947年,钱学森受聘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成为国际学术界耀眼的明星。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始终心系故土,渴望用所学报效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激动不已,立即决定放弃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国效力。但美国政府深知这位科学巨匠的价值,先是许以高薪厚禄,见利诱不成,竟采取监视、软禁等卑劣手段阻挠。他们派特工24小时监视钱学森一家,甚至限制其人身自由。 得知这一情况,中国政府立即展开外交斡旋。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谈判,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最终以释放11名美军飞行员为条件,换回了钱学森。然而美国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深知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陆军师的价值,暗中策划了一系列暗杀行动。 回国后的钱学森立即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国家为他配备了专业安保团队,特别选派了战功赫赫的刁九勃担任贴身警卫。这位18岁参军、在朝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以丰富的安保经验守护着钱老的安全。刁九勃特意搬到钱老同一栋楼居住,安排24小时巡逻,外出时始终保持1.5米的最优防护距离。穷凶极恶的美国特工见直接下手无望,竟将魔爪伸向给钱老送菜的李大爷。这位烈士父亲、抗战老兵起初严词拒绝利诱。丧心病狂的特工便绑架其孙子相要挟。在极度痛苦中,李大爷被迫在菜肴中下毒,这才有了开头的惊险一幕。事后调查发现,李大爷祖孙二人已惨遭毒手,倒在血泊中。 这一事件震惊了中央领导。毛主席亲自批示升级安保措施:特派食品安全专家段恩瑞负责钱老饮食检测;将钱老全家迁入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增派精锐警卫力量。在国家的全力保障下,钱学森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原子弹、氢弹等重大国防科技难关,为祖国筑起坚固的科技长城。 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祖国科技事业的伟大科学家。他用智慧与忠诚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报国篇章,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