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靠吸收移民成就霸业,为何美国照搬这一策略却留下一地鸡毛?
创始人
2025-10-04 22:32:54
0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国政坛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来自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在秦国推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议,被揭露实为韩国意图消耗秦国国力的阴谋。这一事件立即在秦国朝野引发轩然大波,对外国客卿的质疑声浪此起彼伏。

当时,随着秦国对东方六国的威胁日益加剧,本土贵族对外来人才的排斥情绪愈发强烈。这些贵族认为,所有外国来秦的士人都怀有拯救母国的私心,对秦国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在宗室重臣的鼓动下,秦王颁布了著名的《逐客令》,要求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外国人立即离境。

在这场驱逐风波中,来自楚国的李斯也未能幸免。尽管内心充满不甘,这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在离开秦国的途中,仍鼓起勇气给年轻的秦王嬴政呈上了一封《谏逐客书》。在这封奏疏中,李斯以雄辩的事实为依据:

助秦穆公成就霸业的百里奚,原是晋国大夫;

为秦国瓦解六国合纵的张仪,出身魏国;

而奠定秦国强盛基石的商鞅,更是来自卫国。

试问,若没有这些外国贤才的辅佐,秦国何来今日睥睨六国的强势地位?

《谏逐客书》的核心要义在于:若秦国仅满足于偏安一隅,自可仅用本土人才;但若胸怀统一天下之志,就必须广纳天下英才。嬴政阅后恍然大悟,当即收回成命。

历史证明了这个决策的英明。在《谏逐客书》呈上的十七年后,秦国果然完成了统一大业。这篇雄文不仅被后世君主奉为招贤纳士的圭臬,更入选了影响深远的《古文观止》。

然而,细究《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我们还能发现更深层的政治智慧——关于利益再分配的深刻洞见。

回溯秦孝公时期,秦国积贫积弱,被东方诸国视为蛮夷。孝公即位后,面对屡败于魏国的困境,决心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集团,那些随秦穆公创业起家的老贵族们,丝毫不愿让渡自己的利益。

面对朝堂上清一色的反对声浪,秦孝公展现出超越后世唐文宗、光绪帝等改革者的政治智慧。他深知贸然变法可能引火烧身,于是不动声色地在体制外寻找支持力量。他需要两类盟友:一是推行变法的执行者,二是能制衡旧贵族的新兴势力。

秦国的社会结构给了他操作空间:除了世袭贵族,还有广大的平民、奴隶群体。在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中,孝公很快发现了军队基层官兵渴望通过军功改变命运的强烈诉求。这成为变法的关键突破口——掌握了军队支持,就掌握了话语权。

恰在此时,来自卫国的商鞅带着系统的变法理论来到秦国,完美契合了孝公对变法代理人的需求。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正式启动,其中最具革命性的二十级军功爵制,为数以万计的平民开辟了上升通道,逐步将旧贵族边缘化。

更令人惊叹的是商鞅的移民政策:东方诸国来秦垦荒者,三代免赋税兵役,政府还提供免费住房。这一政策犹如磁石,吸引了赵、魏、韩三国大量不堪重负的农民。广袤的荒地被开垦,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虽然商鞅最终死于守旧派反扑,但秦孝公成功实现了利益格局的重构。这一历史经验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要吸引、留住人才,就必须给予相应的利益回报。

秦国的成功之道在于强制性地重新分配利益蛋糕,让新旧利益集团共同将蛋糕做大。这类似于现代企业的股权激励:老股东股份虽被稀释,但新股东带来的资源使企业获得市场优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秦国积极吸纳各国人才时,六国却陷入内斗。就在李斯上《谏逐客书》的同一年,魏国人尉缭向秦王献策: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从内部瓦解对手。这一计策催生了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郭开。

正如李斯所言,正是秦国对天下人才的包容并蓄,才成就了其百年霸业。大量移民贡献的智慧与劳动,构成了秦国统一的基础。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在八百年后的唐朝达到新的高度。

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唐朝的天下观已超越中原,囊括整个亚洲。盛唐的气度不仅超越历代王朝,更为后世所不及。从初唐到盛唐的130余年间,民族界限日益模糊,外国人才以仕唐为荣。

比如官至正二品的北海郡开国公晁衡,实为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更令人称奇的是,连曾经的敌国将领也能获得重用。东突厥大将执失思力曾率军逼临长安,三年后却成为唐朝安国公,还迎娶了九江公主。

这种开放政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昭武九姓等外族纷纷内附。唐玄宗时期,长安的外国官员和留学生多达4000余人,外族将领掌握半数兵权。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与平定者中都有胡人身影。

整个唐代,23位外族人士官至宰相。唐懿宗时,四位胡人相继拜相,令汉臣崔慎猷感叹:近来中书省尽是蕃人!这种机会均等、兼容并包的理念,正是盛唐领先世界的核心所在。

视线转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由移民缔造的国家,其崛起历程同样印证了开放包容的价值。17世纪,当欧洲陷入宗教战争时,北美大陆因信仰自由成为避难所。特别是经历三十年战争摧残的德意志地区,大量民众移民新大陆。

这些早期移民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一战名将潘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二战统帅艾森豪威尔和尼米兹,乃至现代总统特朗普,都拥有德裔血统。1845年爱尔兰饥荒又催生百万移民,其中后裔包括肯尼迪、尼克松等多位总统。

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推动美国迎来第二次移民潮。意大利人、犹太人、斯拉夫人纷至沓来,甚至希腊这个200万人口的小国,竟有60万人移民美国。西部淘金热更吸引了中东穆斯林和华人劳工。

到1867年,美国人口突破4000万,超越英法。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碰撞,1894年,美国GDP跃居世界第一。在建国后的120年里,美国基本保持自由移民政策,仅要求移民忠于美国利益。

这些移民潮为美国科技腾飞注入活力:贝尔发明电话、爱迪生改良电灯、福特创立流水线、杜邦研发无烟火药、莱特兄弟实现飞行梦想——他们分别来自苏格兰、荷兰、爱尔兰、法国和德英混血家庭。

除欧裔移民外,非裔和拉丁裔逐渐成为美国两大少数族群。非裔经过数百年抗争,虽获得部分权益,但在教育、就业等领域仍处劣势。拉丁裔则因1848年美墨战争,230万平方公里领土上的墨西哥人被迫成为美国公民。

与逐渐融入主流的非裔不同,拉丁裔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其长期处于社会边缘,难以进入权力核心。新冠疫情中,拉丁裔感染率最高却就医率最低,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不公。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裔文化中的亡灵节,这种视死亡为生命延续的独特观念,在某些群体中演变为对生命的漠视。随着少数族裔人口增长,美国社会裂痕日益加深,极右翼势力抬头,左右对立加剧。

回望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成功源于对多元人才的包容。但如今却重蹈秦国覆辙,陷入资源分配困境。掌控资源的盎格鲁-撒克逊精英不愿分享利益,导致矛盾激化。这印证了中国古训利可共而不可专的智慧。

历史启示我们:唯有建立公平的上升通道,保障各群体发展机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穿越时空的政治智慧,也是文明兴衰的永恒真谛。

相关内容

旅游景点、酒店宾馆如何防控...
基孔肯雅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
2025-10-04 09:10:34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海盐...
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黄彦君 王海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融合城市...
2025-10-04 09:10:07
乐山峨眉又一个网红地来啦!
9月28日,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严寺村的陶酒部落生态文旅园区正式开业...
2025-10-04 09:10:03
多元体验点燃长兴岛之夜,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市集人头攒动,公园游人如织,...
2025-10-04 09:09:52
国庆第三天,临沧芒来草山千...
国庆佳节,举国同庆。10月3日,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芒来草山化身为“云...
2025-10-04 09:09:36
国庆第三天,青铜峡黄河大峡...
2025年10月3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迎来国庆假期第三日游客...
2025-10-04 09:09:25
国庆敦化两日游,禅意山水与...
金秋十月即将到来,敦化,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正以最美的姿态迎...
2025-10-04 09:07:59
广西龙胜国庆迎客忙:多元体...
中新网桂林10月3日电(韦吉阳 章艳)国庆假期1日至3日,广西桂林...
2025-10-04 09:07:41
从“旁观”到“入戏”,襄阳...
国庆中秋假期,襄阳文旅市场再度火爆,线上酒店、景区、住宿搜索量大幅...
2025-10-04 09:07:33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长白山猎狼记:雪原上的生存智慧 中国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人们,世世代代都...
原创 明... 万历皇帝的\"消失\"之谜 众所周知,万历皇帝长达三十年不上朝,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在这漫长的岁月...
原创 三... 《空城计背后的权谋:司马懿的深谋远虑》 导语:在三国历史的著名典故空城计中,表面上看是诸葛亮以智取...
原创 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这个大胆的战略构想至今仍让后人津津乐道。当时魏延信心...
原创 他... 埃德加·斯诺:突破封锁的红色中国见证者 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埃德加·斯诺,以其非凡的勇气...
原创 华...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就是北约东扩,也就是北约的势力范围不断在向东扩张。那么扩张的成员,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创 在... 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版本,增加了细节描述并扩充至400字以上: --- 危地马拉:穿越千年的文明与...
活动回顾‖甲骨书香大讲堂| 近... 《近年来殷墟及周边地区商代遗址考古新发现》 9月7日上午,安阳市图书馆甲骨书香大讲堂如期开讲。此次讲...
李渊有怎样的野心,把他四个儿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其开国皇帝李渊的崛起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隋朝旧臣的李渊,...
大臣过寿皇帝例有赏赐,但门槛也... 在江苏无锡,有一位姓孙的读者向御史展示了一件珍贵的家族传家宝——一幅据说是皇帝御赐的寿字。这位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