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历史小说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曹操敢于命令麾下众将联手围攻吕布,却对张飞心存忌惮,不敢采取同样的策略。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张飞的武艺竟在吕布之上?事实上,从纯粹的武力值来看,张飞确实逊色于吕布。虎牢关一役中,吕布仅用五十回合便将张飞压制,这一战充分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实力差距。即便后来吕布的武艺有所衰退,张飞有所精进,但张飞始终未能真正战胜吕布。由此可见,曹营众将不敢围攻张飞,绝非因为张飞的武功超越了吕布。
在濮阳之战中,曹操确实派出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而在长坂坡之战中,面对张飞的挑衅,曹营九将却畏缩不前,最终狼狈撤退。这些情节都明确表明,曹操确实更愿意围攻吕布而非张飞。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仔细研读原著就会发现,曹操最初对张飞并非如此忌惮。当刘备与曹操反目并夺取徐州后,曹操勃然大怒,亲自率军征讨。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刘备选择夜袭,由张飞担任主将。在这场战斗中,刘备军中了埋伏,张飞遭到曹营八将的围攻。这一情节说明,曹操最初并不畏惧张飞,敢于让手下围攻他。然而,从这一战到长坂坡之战之间,必定发生了某些事情,使得曹操对张飞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通过深入分析原著,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张飞在此期间成亲了。对于张飞这样的高级将领来说,成亲本是寻常之事。然而,张飞妻子的身份却非同一般。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军主帅夏侯渊,导致汉中战局逆转。按照常理,作为刘备的死敌,夏侯渊死后本不应受到厚待。然而,张飞的妻子却主动请求厚葬夏侯渊,而张飞和刘备都未加阻拦。这一反常举动背后有何隐情?通过查阅魏国史料,我们得知,张飞的妻子正是夏侯渊的侄女。当年夏侯渊的兄长去世,将女儿托付给他抚养。后来张飞在与曹操作战失败后,掳走了夏侯渊的侄女,并最终与她结为夫妻,育有子女。有了这层关系,夏侯渊视为张飞的岳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汉中之战中,张飞不愿与夏侯渊正面交锋,而是让黄忠出战。
其次,穰山之战中也暗藏玄机。此战中,原本跟随刘备的关羽、张飞、赵云因曹军袭击后方而分散,刘备身边仅剩赵云。在张飞作战期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轻松击退了夏侯渊,却被实力较弱的乐进围困,需要关羽增援才能突围。这显然不合常理。合理的解释是,这场战斗实际上是张飞与夏侯渊在演戏。为了给刘备一个交代,张飞表面上击退了夏侯渊;但由于妻子与夏侯家的关系,他迟迟无法突破乐进的包围,很可能是在与夏侯渊叙旧。正如俗话所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张飞与夏侯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战场上也只是做做样子,从未真正撕破脸皮。正是这种特殊关系,使得曹操不敢轻易对张飞下狠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夏侯家族在曹魏政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野史记载,曹操本人就出身夏侯家,后来过继到曹家。这也是为何曹操起兵时,夏侯家全力支持;曹操得势后,夏侯家能与曹家平起平坐。可以说,夏侯家族是曹魏政权的重要支柱,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更是家族的代表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若下令围攻张飞,一旦伤及张飞,势必影响曹家与夏侯家的关系,得不偿失。理解了这层关系,就能明白为何在长坂桥之战中,面对张飞的嚣张挑衅,曹营众将无人敢应战,曹操更是主动撤军。
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敢围攻吕布而不敢围攻张飞,关键在于张飞背后的靠山——夏侯家族。张飞作为夏侯渊的侄女婿,与曹魏核心权力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操的崛起和统治都离不开夏侯家的支持,因此他绝不敢轻易对张飞下死手。正是有了夏侯家这个强大的靠山,张飞才能在长坂桥上以一己之力震慑曹军,创造三国史上的传奇一幕。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情世故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主要基于《三国演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