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暗流涌动。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陈诚在指挥作战时,其麾下团长刘天铎因阵地失守被军法处置。当时战况紧急,陈诚勃然大怒,不顾部将劝阻,执意要将刘天铎就地正法。值得注意的是,刘天铎身份特殊,不仅是刘峙将军的侄儿,更是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亲信。面对部下的求情,陈诚厉声喝道:莫说是何部长的亲信,就是何部长儿子我也敢杀!随即下令执行枪决。这一事件在国民党高层引发轩然大波,何应钦虽心怀不满,但因木已成舟,只得隐忍不发。作为蒋介石麾下两大嫡系将领,何、陈二人积怨已久,这场风波只是他们长期明争暗斗的一个缩影。
在国民党八大金刚中,何应钦资历最老,地位显赫。他1889年出生于贵州,比浙江籍的陈诚年长九岁。早在1928年二次北伐时,何应钦就已担任东路军总指挥,而陈诚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师长。当蒋介石有意提拔陈诚担任新组建的第十一师师长时,何应钦以资历尚浅为由极力反对。这一阻挠让陈诚愤然辞职,远走上海。虽经蒋介石多方斡旋,陈诚最终以副师长身份就任,但两人嫌隙已生。后来陈诚因胃病发作,不得已坐轿指挥作战,何应钦借题发挥,不问缘由就撤销其师长职务,更使矛盾激化。陈诚凭借战功和蒋介石的宠信,逐步晋升为十八军军长,其派系被称为土木系。中原大战时,陈诚借刘天铎事件向何应钦示威,实则是长期积怨的一次爆发。
全面抗战前夕,陈诚已晋升为方面军指挥官,其政治手腕也日益纯熟。他深谙为官之道,对蒋介石唯命是从。当蒋介石对CC系势力膨胀有所不满时,陈诚便借机敲打教育部长朱家骅,以朱门酒肉臭的诗句暗讽其奢侈作风。与之相比,何应钦在政治上显得迟钝。1927年桂系逼宫时,何应钦的沉默导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西安事变中,他又主张武力解决,险些置蒋介石于险境。这些事件使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通过放逐何应钦事件,将其调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团长,实则是剥夺兵权的政治流放。在此期间,陈诚则在国内大权独揽,出任参谋总长。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解放战争中,陈诚的指挥接连失利,其土木系的专横作风也招致各方不满。1948年何应钦回国出任国防部长后,在军事会议上突然公布惊人战损数据,引发对陈诚的集体声讨。这是何应钦二十余年来最漂亮的反击。随着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派陈诚经营台湾,而何应钦则一度计划赴美隐居。最终在蒋介石力劝下,何应钦赴台出任虚职,与陈诚达成表面和解。两位宿敌晚年虽不再争斗,但三十年的内耗已对国民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段恩怨情仇,折射出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深层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