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赵括这么好骗,45万大军空巢而出,跳进白起包围圈?
创始人
2025-10-04 10:02:00
0

重评赵括与长平之战的深层原因

纸上谈兵这个标签让赵括背负了两千余年的历史骂名。每当提及这位战国将领,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将其视为空谈理论、缺乏实战经验的典型代表,认为正是由于赵括轻率率领45万大军倾巢而出,才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全军覆没,最终落入白起精心设计的包围圈。然而,历史真相果真如此简单吗?赵括真的如后世所传那般愚钝易骗吗?

深入考察历史记载,我们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赵括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只会高谈阔论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位真正具备军事才能的将领。诚然,长平之战的惨败赵括负有责任,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老将廉颇同样难辞其咎。进一步而言,当时赵国整个统治集团——从名相蔺相如到谋士虞卿,从重臣平原君到最高决策者赵孝成王——都在这场国运之战中犯下了致命错误。纵观秦赵决战全过程,赵国在关键战略决策上屡屡失误,只懂得照搬兵法教条而不谙实战诡道,这样的国家又怎能不遭遇惨败?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著名的上党之变。上党地区的突然易主,使秦国苦心经营多年的河外战略优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在这场秦赵博弈的初期阶段,由于秦国的轻敌大意,赵国确实占据了先机。然而历史的反讽之处在于,这个看似良好的开局竟逐渐演变为赵国的沉重负担,导致其战略战术接连失误,最终酿成全军覆没的悲剧。

当赵国占领上党获得军事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战略抉择压力。理论上,战与守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赵国手中,但令人扼腕的是,面对关乎国家存亡的重大决策,赵国君臣意见分歧、举棋不定,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略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在秦赵对抗的大背景下,两国的战略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秦国目标明确而坚定——削弱乃至消灭赵国,为最终统一六国扫清障碍;而赵国则始终处于战略摇摆状态。一方面,赵国上下深知秦强赵弱的基本格局,明白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求得生存;另一方面,自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后,赵国便以首个战胜强秦的国家自居,滋生了与秦国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

控制上党俯瞰河内的战略位置,迫使赵国必须在固守防御与主动出击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中做出明确选择。更严峻的是,赵国没有太多犹豫的时间——上党易主实际上已经拉开了秦赵决战的序幕。随着秦国大军源源不断开赴前线,赵国的决策空间正在急剧缩小:是坚守上党确保邯郸安全,还是主动出击争夺天下霸权,赵国君臣必须迅速决断。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赵国两位主要将领廉颇与赵括在根本战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老成持重的廉颇主张深挖壕沟、高筑壁垒,采取坚守上党的防御策略;而年轻气盛的赵括则建议集中已经抵达上党的二十万精锐部队,对秦军发动主动进攻。经过激烈争论后,廉颇凭借赵王授予的统帅权力否决了赵括的进攻方案。最终赵军按照廉颇的部署,在上党地区建立了三道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赵括力主进攻并非出于年轻人的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局势的深刻分析后提出的战略建议。在当时的情势下,赵国确实需要通过军事胜利来增强外交谈判的地位,才能实现以战促和的最佳效果。虽然战略方向正确,但赵括具体的进攻方案却存在致命缺陷——如果按照他的计划行动,赵军右翼将立即遭到白起预先埋伏在沁水的三万奇兵袭击。这次争论也暴露出赵括缺乏实战经验的明显短板。 赵国君臣的犹豫不决给了秦国宝贵的调兵遣将时间。秦军迅速向上党地区集结,并在南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双方由此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峙。赵国五十万大军驻扎上党,其粮草消耗之巨可想而知。随着时间推移,一旦赵国遭遇粮食歉收,必将陷入坐困愁城的绝境。在这种压力下,赵国逐渐难以维持,全军上下产生了急于决战的心理。

当未经证实的白起病重传言传到邯郸时,赵孝成王立即撤换了廉颇,启用赵括为将。然而经过三年对峙,上党战场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此时再采用赵括放弃壁垒壕沟、轻装快速进攻的策略,实在是为时已晚。世人皆指责赵括轻敌冒进导致惨败,但谁曾设身处地为赵括考虑过?这场战争本质上是两国君主智慧与毅力的较量,是赵孝成王首先承受不住压力而临阵换将。对于长平之败,赵括固然有责,但最大的责任理应由决策失误的赵王承担。

那么,赵括率领的45万大军究竟是如何陷入白起包围圈的呢?让我们还原当时的战场实况:赵括抵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防御策略,对秦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此时白起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命令秦军主力佯装败退,同时在长平东南方向秘密构筑防御工事。赵括果然中计,率军追击进入秦军预设的埋伏圈。与此同时,两支秦军奇兵悄然出击——一支2.5万人的部队切断了赵军退路,另一支5千人的精锐骑兵突袭了赵军大本营,彻底断绝了赵军的粮草补给。 白起将赵军团团围住后,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仅以骑兵部队不断骚扰,逐步消耗赵军战斗力。被围的赵括只能命令士兵加固营垒,苦苦等待援军。这场围困持续了整整46天,饥饿、疾病和绝望不断侵蚀着赵军的战斗意志。当秦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征召15岁以上男子组成临时部队,并亲自赶往前线督战。这支生力军从赵军两翼穿插至其大本营后方,彻底切断了赵军所有可能的退路。 意识到局势危急的赵括将部队分为四个作战单位,组织殊死突围。此时战争已进入最惨烈的阶段——40万赵军被秦军重重包围,四次突围尝试均告失败。战场上的惨状令人不忍卒睹:疲惫不堪的士兵、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伤员、四处蔓延的绝望情绪...这正是白起所期待的局面。在绝境中,赵括决定发动最后一次突围。然而在秦军铜墙铁壁般的防线前,赵军士兵如割麦般纷纷战死...赵括本人也在这次突围中被乱箭射杀。失去统帅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歼灭,酿成了战国史上最惨烈的军事悲剧。

大国之间的战争较量,胜负往往在战场之外就已决定。长平决战中,赵国虽先占优势,却未能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反而陷入对己方极为不利的长期消耗战。在关键时刻,赵国的战略决策和军事指挥又接连出现重大失误,该进攻时犹豫不决,该防守时又轻率冒进,最终惨败实属必然。反观秦国,防守时稳如泰山,进攻时雷霆万钧,军事行动与外交策略配合无间,整个战略决策过程清晰而果断。这种鲜明的差距,正是决定两国命运的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

旅游景点、酒店宾馆如何防控...
基孔肯雅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
2025-10-04 09:10:34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海盐...
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黄彦君 王海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融合城市...
2025-10-04 09:10:07
乐山峨眉又一个网红地来啦!
9月28日,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严寺村的陶酒部落生态文旅园区正式开业...
2025-10-04 09:10:03
多元体验点燃长兴岛之夜,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市集人头攒动,公园游人如织,...
2025-10-04 09:09:52
国庆第三天,临沧芒来草山千...
国庆佳节,举国同庆。10月3日,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芒来草山化身为“云...
2025-10-04 09:09:36
国庆第三天,青铜峡黄河大峡...
2025年10月3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迎来国庆假期第三日游客...
2025-10-04 09:09:25
国庆敦化两日游,禅意山水与...
金秋十月即将到来,敦化,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正以最美的姿态迎...
2025-10-04 09:07:59
广西龙胜国庆迎客忙:多元体...
中新网桂林10月3日电(韦吉阳 章艳)国庆假期1日至3日,广西桂林...
2025-10-04 09:07:41
从“旁观”到“入戏”,襄阳...
国庆中秋假期,襄阳文旅市场再度火爆,线上酒店、景区、住宿搜索量大幅...
2025-10-04 09:07:33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关于李世民对待李靖与李勣的差异,需要从多重角度深入分析。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两人的出身背景差异。李靖出身...
司马迁只配做图书管理员?李开元... 传说,汉朝人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求职,递交了著述《太史公书》。据说,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认真审查,结论是...
原创 郾...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震撼人心的名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充满敬畏之语出自金军统帅金...
原创 蒙... 蒙古帝国与金、南宋皇室的不同命运:历史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究 在13世纪的东亚历史舞台上,蒙古铁骑以...
成吉思汗遗嘱下令屠尽西夏,是为...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集体暴力行为,自古以来就遭到普通百姓的深切厌恶与痛恨。在绵延五千年的中...
原创 他...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赵构一直渴望与北方强大的金朝达成和平协议。为此,朝廷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金国进行和谈...
原创 关... 标题:关羽孤军镇守荆州,独战东吴二十九员猛将,刘备却在成都大兴土木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关羽...
原创 朱... 朱元璋设宴警示群臣:从清水白菜到三道荤菜的深意 明太祖朱元璋在一次御宴中一反常态地改变了往日的简朴...
原创 他... 关羽镇守荆州的最终结局,是这座战略要地的彻底失守。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关羽确实不是守卫荆州的最合适...
原创 看... 紫禁城风云录:慈安太后的权力之路 当历史的画卷缓缓铺展,晚清宫闱的权谋大戏中,慈禧太后的强势形象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