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镇守荆州的最终结局,是这座战略要地的彻底失守。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关羽确实不是守卫荆州的最合适人选。那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之而来:究竟谁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统帅呢?
深入分析历史记载,虽然刘备将荆州托付给了关羽,但实际上关羽只是镇守荆州的次优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关羽存在两个致命的性格缺陷。首先,尽管关羽武艺超群,威震华夏,但他过分注重江湖义气。面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他往往难以痛下杀手。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著名的华容道之战。当时诸葛亮已经明确告知关羽曹操必走华容道,甚至要求关羽立下军令状务必擒杀曹操。然而当关羽真正面对曹操时,却因感念昔日曹操的知遇之恩而心软,再加上张辽在一旁劝说,最终竟放走了这个最大的敌人。试想,荆州的主要防御对象正是曹魏,若关羽连曹操都无法痛下杀手,一旦曹操亲率大军来攻,荆州又该如何防守?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确实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其次,关羽另一个致命缺陷是性格过于傲慢。虽然杰出人物有些傲气本属正常,但像关羽这样傲慢到几乎得罪所有人的情况实属罕见。在蜀汉内部,诸葛亮、糜芳、傅士仁等重臣都对关羽颇有微词,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也大多对其不满。在东吴方面,除了鲁肃外,几乎无人对关羽有好感,因为他不仅视江东群雄为鼠辈,还曾羞辱吴主孙权,丝毫不给东吴留情面。在曹魏阵营,虽然关羽曾在此效力多年,但除了曹操、张辽、徐晃等少数人外,其他将领都对他颇有怨言。可以说,关羽的傲慢已经达到了令各方势力都对其不满的程度。综合来看,关羽虽然武艺超群、军事才能出众,但过分重义气和性格傲慢这两大缺陷,使他难以胜任荆州守将的重任,最终也导致了荆州的失守和他本人的悲剧结局。
那么,既然关羽不是最佳人选,谁才是镇守荆州的最合适人选呢?经过深入分析,赵云才是防守荆州的最佳选择,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赵云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当时刘备率军入川,荆州成为一块飞地,镇守者实际上相当于一方诸侯。若守将怀有二心,对蜀汉将是灭顶之灾。因此,忠诚度是选择荆州守将的首要标准。在这方面,赵云的忠诚丝毫不逊于关羽、张飞。从他拒绝袁绍、曹操的招揽,千里寻主投奔刘备的事迹就可见一斑。特别是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单骑救主的壮举,更证明了他的赤胆忠心。这种绝对的忠诚,正是镇守荆州最需要的品质。
其次,赵云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荆州地处四战之地,曹魏和东吴都虎视眈眈,守将必须具有过硬的军事能力。虽然有人质疑赵云只是保镖出身,但从汉水之战大败曹操的表现来看,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当出色。要知道,当时连刘备本人都对曹操颇为忌惮,而赵云却能取得如此战绩,足见其军事素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赵云不会感情用事。这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赵云也重情重义,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保持清醒。比如关羽遇害后,刘备执意伐吴报仇,而赵云则力主应该先北伐曹魏,认为不应因私废公。这种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正是镇守战略要地所必需的素质。
然而,既然赵云如此适合,为何刘备最终没有选择他呢?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刘备有意重用赵云,派他攻打桂阳郡。桂阳太守赵范见势不妙主动投降,并想通过联姻拉拢赵云,提出将其寡嫂许配给赵云。但赵云因嫌弃对方是寡妇而断然拒绝,导致赵范复叛。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这件事让刘备和诸葛亮意识到,赵云过于在意个人名誉,不愿为政治需要放下身段。这种性格特点在镇守荆州时可能带来隐患,因此他们选择了关羽作为第二人选。
综上所述,赵云在忠诚度、军事才能和处事理智等方面都优于关羽,本应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因其在桂阳事件中表现出的性格弱点,让刘备最终选择了关羽。这一人事安排上的遗憾,或许也是导致后来荆州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的发展往往就在这样的微妙抉择中改变方向,令人不禁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