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赵构一直渴望与北方强大的金朝达成和平协议。为此,朝廷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金国进行和谈。然而这些使臣大多遭遇不幸,被金人无情扣押。在金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使者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坚守气节,宁死不屈;也有人选择屈服,归顺金朝。其中有一位使臣的经历尤为传奇——他在金朝被尊为国师,最终竟被金人处以火刑,死后却获得了南宋朝廷的追谥!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南宋使臣的坎坷命运
这位传奇人物名叫宇文虚中,字叔通,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显赫的家族。虽然其姓氏源自鲜卑族,但经过数百年的汉化,这个家族已经完全融入了汉族文化。1109年,才华横溢的宇文虚中考中进士,最初在地方任职,后因政绩突出被调入京城,担任中书舍人这一要职。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权臣童贯策划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时,特意征召宇文虚中担任参议官。但宇文虚中敏锐地意识到此举的风险,连续上书提出十一策和二十议表示反对,可惜都未被采纳。
随着宋金战争的爆发,宇文虚中被任命为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肩负起出使金营谈判的重任。南宋建立后,他一度被贬谪至韶州。1128年,朝廷急需派遣使者出使金国,宇文虚中毅然应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担任祈请使。次年,面对金人的刁难,他大义凛然地表态:我奉皇命北上请求迎回二圣,如今二圣未归,我宇文虚中绝不独自南返。这番掷地有声的宣言,最终导致他被金人强行扣留。
二、金国官场的沉浮人生
被扣押期间,金人多次以高官厚禄相诱,想让宇文虚中在伪齐政权任职,但都遭到他的严词拒绝。在此期间,他始终心系南宋,通过各种隐秘渠道传递重要情报。当获悉金军准备进攻川陕地区时,他巧妙地用暗语向南宋名将张浚传递军情。1134年,他又将关于西辽皇帝耶律大石的重要情报送回南宋,在密信中写道:石头双林,虽未出世,气象已咄咄逼人。当坚忍其心,有进无退,众魔将降,吾道自胜。
同年,宇文虚中被转移至金国上京。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学识,逐渐获得金国统治者的赏识。面对金人授予的官职,他采取了即受之的灵活态度,与韩昉等金国文臣一起负责起草诏书等重要文书。此后他的仕途步步高升,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更获封河内郡开国公的显赫爵位。宇文虚中为金国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被尊称为国师。然而就在他仕途达到顶峰之时,1146年却突遭灭门之祸,全家百余口被金人处以火刑,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三、身后荣辱的历史评说
关于宇文虚中的悲惨结局,主流观点认为他因得罪金国权贵而遭陷害。当时金国尚处于文化相对落后的阶段,宇文虚中恃才傲物,常常轻蔑地称女真贵族为矿卤,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宇文虚中始终心向南宋,密谋刺杀金熙宗并护送宋钦宗南归,因计划泄露而遇害。
第二种说法存在明显疑点:上京地处金国腹地,作为一介书生的宇文虚中,既无兵权又无实权,如何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在金国身居高位,宇文虚中始终心系故国。他不仅多次为南宋传递重要情报,还曾成功劝阻金军南侵。因此,宋孝宗在位时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肃愍,并赐建仁勇庙以示纪念。到了宋宁宗时期,更追加追赠少保衔,并赐予国姓赵,以表彰他的忠义之举。这段跨越两国的传奇人生,至今仍留给后人无限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