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秦孝公时代起,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的助力,这个人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原型——芈氏。芈氏的智慧与远见,使她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根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芈氏本是楚国的贵族,但并非楚国的公主。她的身份最多算是贵族之后。尽管出身高贵,但她并不直接属于楚国的王室。楚国与秦国建立外交关系时,芈氏被作为妾侍送到了秦国,同时,芈氏的弟弟魏冉也随同一同前往。秦惠文王见到芈氏长得端庄秀丽,便封她为“八子”,这个位置在秦国后宫的层级中算是较低的,因此芈氏并不算是最受宠爱的人。尽管如此,她依然为秦国生下了三个儿子,这为她日后的权力翻身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新继位的秦武王将芈氏的长子赢稷送往燕国作为质子,而芈氏也随之前往。质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但被送往敌国做质子往往意味着被处于较为低位,处境并不乐观,这一阶段几乎是芈氏的低谷。然而,芈氏的眼光独到,她虽然只是一个质子之母,但凭借她卓越的外交手段,迅速获得了燕国国君的信任。与此同时,魏冉因战功卓著,也在秦国逐渐崭露头角。
不过,秦武王并未做长时间的君主,他在执政仅三年后就因意外去世。由于秦武王没有继承人,芈氏巧妙地联合了燕赵两国的国君,并与魏冉暗中谋划,最终促使赢稷继位,成为秦国的国君,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而芈氏则被尊为宣太后,开始实际掌控秦国的政权。赢稷年幼,无法独立管理朝政,芈氏便代为执政,成为史上首位实权太后。
执政期间,芈氏充分展示了她非凡的政治才能。她不仅任命魏冉为大将军,负责军事;还任命樗里疾为国相,负责政务。通过这样的安排,芈氏将秦国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尽管赢稷是名义上的国君,但在实际操作上,芈氏的权力无人能撼动。
然而,芈氏的执政并非没有挑战。许多人认为武王的弟弟公子壮才是继承王位的最佳人选,认为他血统纯正,应该继位。为了挑战赢稷的继位,公子壮与其母惠文后、嫂子武文后联手支持公子壮称帝,甚至在咸阳自立为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芈氏果断命魏冉率军征讨,最终公子壮兵败被诛,政权得以稳固。
此外,芈氏的权力不止于此。她在宫廷内大量安插亲戚,尤其是她的兄弟与子侄,使得她的家族势力进一步壮大,几乎无人能够与之抗衡。芈氏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权力斗争中,她还懂得用巧妙手段处理外部威胁。
当时,义渠与秦国接壤,数次对秦国进行侵扰。义渠国实力强大,芈氏没有直接派兵攻打,而是采取了通过美色拉拢的策略,她亲自邀请义渠王到甘泉宫居住,并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义渠王在长时间的接触下,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芈氏设法将他除掉。义渠失去了领导,秦国随即趁机攻占了无主的义渠,进一步扩展了领土。
不仅如此,韩国曾多次请求秦国援助对抗楚国的进攻,然而芈氏对此却视若无睹。直到韩襄王派遣靳尚来劝说芈氏时,她才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以秦惠文王压着她的腿为比喻,暗示秦国出兵韩国并无好处,甚至会消耗秦国的资源,得不偿失。
在芈氏年老之后,她依然不失风采,甚至养了一个名叫魏丑夫的男宠,并计划在自己去世后让魏丑夫殉葬。这些细节虽然看似风流,但也彰显了芈氏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芈氏在36年的实际执政中,不仅稳固了秦国的政权,任贤使能,平定内乱,还极大地促进了军事与经济建设,确保了秦国的强大。她不仅为秦国开创了向东扩张的局面,更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芈氏的政治才能与果敢决策,成为秦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