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的“白衣渡江”计划,虽然成功地为东吴夺得了荆州,开疆拓土,然而却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将这次行动视为阴险狡诈的手段,批评吕蒙采取了不光彩的方式,认为他以小人之行、悍贼之态,背离了正道。这一事件,引发了一个疑问:如果周瑜没有早逝,他会支持吕蒙采取这种“白衣渡江”的战略吗?还是他会坚持使用更为正大光明的战争策略?
吕蒙的“白衣渡江”战略
“白衣渡江”这一事例发生在襄樊之战期间,当时的局势异常紧张。关羽领兵进攻樊城,给曹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即使曹操派遣了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支援,也未能扭转局面,反而屡次被关羽击败,造成了曹魏的士气严重低落。许多人甚至投降了关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响应,几乎改变了华夏的格局。
然而,就在曹魏看似即将崩溃之际,孙权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他决定联合曹操,共同争夺荆州。正是这一决策,促使了吕蒙采取了“白衣渡江”的奇袭行动。
事实上,孙权一度也考虑过北伐曹魏,但吴军的实力与合肥的魏军相比差距过大,屡战屡败,北伐无望。因此,他转向了荆州,决心先破掉关羽的防线。然而,关羽对于东吴的进攻早有准备,尤其是在江陵城周边,他修建了严密的烽火台系统,并且将江陵打造得如铜墙铁壁般坚固。关羽自信即使吴军来犯,也能迅速得到消息并做出反应,从而守住荆州。
然而,吕蒙巧妙地让军队伪装成商人,穿上“白衣”,通过水路顺利渡江,避开了关羽的防线。他成功地骗过了烽火台的警戒,悄无声息地占领了荆州。就在关羽还未察觉之际,公安城的傅士仁和江陵城的糜芳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纷纷投降,荆州迅速陷落。关羽的反应显得非常迟缓,他未能及时组织有效的反抗,最终彻底失败。
从军事角度来看,吕蒙的“白衣渡江”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术。但从战略角度分析,这一举动却极其危险。它不仅没能增强吴蜀联盟的力量,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敌意和猜忌,也让曹魏在后期有了反击的机会。如果曹操不早逝,曹丕继位后的能力再强一些,东吴的灭亡可能也就成了必然。
若周瑜不死,是否会支持吕蒙?
周瑜一直被视为东吴的重要战略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眼光和策略才华,给吴国带来了许多胜利。许多人认为,若周瑜仍在世,他肯定不会支持吕蒙采取这种带有欺诈性质的计谋。事实上,周瑜可能会选择更为正直的方式来对抗刘备集团,而不是走这种暗地里的手段。
然而,若仔细分析周瑜与孙权的信件往来,就会发现,周瑜的战略眼光其实并不比吕蒙保守多少。在历史上,周瑜曾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并且试图通过分化刘备、张飞的关系来削弱刘备集团的实力。很明显,周瑜对刘备集团的敌意非常深重,他认为刘备并非一个值得依赖的盟友,而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要不是孙权有所顾虑,周瑜早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动手对付刘备。
如果襄樊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且周瑜依然在世,他不仅会同意吕蒙的“白衣渡江”,甚至可能会推动更加激进的战略。在夺取荆州之后,周瑜极有可能迅速展开进攻,企图直接攻入益州,彻底消灭刘备。可以说,吕蒙的行动虽然巧妙,但相较于周瑜的计划,它反而显得保守了不少。
结语
若周瑜不死,他是否会支持吕蒙采取“白衣渡江”的偷袭方式?从周瑜对刘备的敌意来看,他不仅会支持,还可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周瑜早已建议孙权软禁刘备,除去刘备集团的威胁,他对刘备的心腹大患远超吕蒙的战略。因此,可以推测,若周瑜在世,东吴的策略将会更加果敢且深远,不仅会同意吕蒙的行动,甚至可能在此基础上发起更多的进攻,将刘备彻底从荆州驱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