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这不只是故事,更是历史
创始人
2025-09-30 21:32:51
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穿越历史烟云,一行行苦难的泪水,一个个悲壮的身影,一段段不屈的抗争,依然震撼人心。

因为,这不只是纪念馆里收藏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

铁证如山 血泪记忆

点击海报↓↓↓聆听历史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内,有一座被称作“四方楼”的建筑遗址。它曾是731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区域。

而被“四方楼”包围在中间的两栋建筑是关押被实验者的特设监狱。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拍摄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内的特设监狱(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讲解员贾婷婷介绍,该监狱采用了德国城堡式秘密建筑法,所以在外围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里面有两栋特设监狱的存在。

731部队的细菌研究实验从1932年开始,到1941年基本完成,但并没有完全停止,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据731部队原成员胡桃泽正邦供述,被实验者包括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苏联人等,特设监狱中的常备人数在40人以上,并会“不断补充”。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731部队进行的人体实验有很多种,被实验者被送到731部队后就没有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数字编号。731部队将这些被实验者统称为“马路大”。据贾婷婷介绍,“马路大”是日语音译,原意是“被剥了皮的木头”“原木”。“可见他们根本没有把这些被实验者当作人来对待。”贾婷婷说。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出的解剖实验场景。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出的一把奖励解剖技师的军刀。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1945年8月,731部队在溃逃之际将四方楼炸毁。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四方楼遗址中发掘出罪证文物千余件,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陶瓷等。一件件物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再添新铁证,揭露着无法掩盖的历史真相。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布的新罪证史料。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抛洒热血 壮歌回荡

点击海报↓↓↓聆听历史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那一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尽管取得大捷,毙敌1000余人,但八路军也伤亡600多人。

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战士们杀敌的大刀。残破的刀身见证了当时战斗的惨烈。

图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陈列的战士们的杀敌大刀。新华社发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扬言“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9月24日深夜,八路军115师冒着倾盆大雨开赴平型关附近,是为了一场伏击战。

经过大半夜的艰难行军,115师各路官兵于25日清晨进入预定攻击位置。7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圈。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图为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资料照片)。

685团2营5连一位外号“猛子”的连长曾贤生带着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胡永恒介绍,“曾贤生砍死了几名日军以后,肠子被日军刺穿了,但他依然很顽强地抱住了日军,从山坡上滚下去。”

在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曾贤生身负重伤,最终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后来,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一张血书:“血战平型关,誓叫鬼子有来无还!”

图为平型关战斗中敌我肉搏。 新华社发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雄集体方队擎举旗帜通过天安门,接受了检阅。

一面旗帜就是一部史诗,见证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进征程。

图为当年颁发给685团2营5连的一面战旗。新华社发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青山见证 鱼水情深

点击海报↓↓↓聆听历史

阴山山脉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内蒙古高原,当地人称它为大青山。从山脊南眺,壮阔包容的黄河水如母亲宽厚手掌拂过土默川平原,尽展广袤平坦。

图为阴山山脉。(高雪峰 摄)

1981年,内蒙古博物馆收集革命文物,人们耗时一整天,用吊车从山上运下来一盘总重314斤的石磨。而当年,它却是由一位当地村民独自背进了山。

1942年,八路军伤员在大青山悬崖绝壁上的供给处内养伤。由于没有石磨,大颗粒的食物让喉咙受伤的战士难以下咽。面对此情此景,供给处的负责人李方汉同志决定排除万难运来石磨。几经波折,村民白生宝领到了帮八路军背磨进山的任务。

图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内展示的石磨图片。新华社记者 何莉 摄

沿途是20多公里的山路,除了牛羊上山吃草踩出一点羊肠小道外,几乎全是悬崖绝壁。白生宝突破封锁、躲避搜索,把石磨上盘背到供给处后,他又一刻不歇地背来了石磨下盘。

历尽艰辛,石磨终于在供给处门前转起来了。

据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讲解员胡利介绍,“背的过程中磨盘把白生宝的背都磨破了,磨破之后鲜血把磨盘的一个面染红。”

有人问白生宝:“你的背磨成这样,疼不疼?”他说:“这点伤算啥?不疼!比起战士的伤来,我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这是7月2日拍摄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我们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大青山抗战离不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帮助和支持。”胡利说。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蓉告诉记者,“比正面战场更困难、更危险的地方,就是敌后抗战,没有更多的来自政府方面的这个支援。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敌后战场还能够坚持下来,而且逐渐地成为了一个主战场。”

1943年冬,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群众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新四军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整个14年抗战期间,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一半国土被日寇践踏,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那是光明与黑暗的搏杀,亦是牺牲与希望的传承。

故事有结局,但历史如镜,映照现实和未来。它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信念与担当,砥砺奋进、开创未来……

聆听完整版↓↓↓

统筹:吴炜玲

记者:刘在、何莉、何山

王雪冰、原勋

编导:杨慕茜、熊洁

配音:王帅龙

技术支持:密雅琪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编辑:束孟卿

相关内容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省大部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总体利于出行。假...
2025-09-30 13:09:45
购房补贴、定向礼包,多地“...
来源:新京报 恰逢“金九银十”,多地政府推出购房优惠政策,拿出“真...
2025-09-30 13:08:52
十一国庆节长假大家都去哪里...
国庆假期的出行选择早已多元分化,有人奔赴热门地标感受家国氛围,有人...
2025-09-30 13:08:43
景区缺客流数据?票务管理信...
景区经营者常常抱怨:“客流数据太模糊,根本不知道哪天人多、哪天人少...
2025-09-30 13:08:2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伟中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5-09-30 13:07:42
四川眉山黑山石组合堆叠 眉...
天然黑山石,这枚大地淬炼的刚毅诗行,以其独特的外在之美、坚韧的内在...
2025-09-30 13:06:57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
章舜粤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画面为1938年春守...
2025-09-30 13:06:49
原创 ...
宫女,又称宫人,依据她们的职责和地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
2025-09-30 13:06:33
原创 ...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的昌平区,自清朝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维护与汉人关系,...
2025-09-30 13:06:32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藩王们多次发动叛乱,企图篡位,最著名的如朱棣等,他们因觊觎皇位,发起了著名的靖难...
原创 司... 在公元249年的正月,曹魏的皇帝曹芳带领大将军曹爽及其亲信一行前往高平陵,拜谒已故魏明帝的陵墓。趁此...
原创 清... 中国的近代史起始于一段耻辱与炮火交织的时光,清朝的统治者深信自己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认为闭关锁国能...
原创 李...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为国尽忠的故事。他献身于清朝的事业,忠心耿耿地...
原创 孙...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接过了江东的重任,开始了自己的治国生涯。为了加强自己政权的力量,孙权设...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农... 中新网拉萨8月25日电 题:从农奴之子到藏学权威:破壁藏学偏见 重构全球话语 中新网记者 贡桑拉姆 ...
原创 历... 历史开的那个大玩笑:当年被美苏无视的中国,如何让世界瞠目? 倘若时光倒流回40多年前,你对着那个时...
重磅招标发布!原址保护三国名将... 南京丁奉家族墓保护与展示工程即将启动!项目将于2025年10月进入招标阶段,为城北幕府创新区增添三国...
喜报丨我县学子省射箭比赛斩获两... 我县学子省射箭比赛斩获两金两银! 9月14日,山东省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竹泉村"杯射箭比赛(临沂...
原创 日... 按说经济水平高、生活品质好,人就应该更精致,长得更好看。这是一般人具备的共性。 那为什么作为那么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