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元年,继位后的奕詝迎来了他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按照史籍的记载,入宫的女子中,包括钮祜禄氏、伊尔根觉罗氏、叶赫那拉氏、他他拉氏、索绰络氏等都脱颖而出。她们入宫的时机可谓得天独厚,虽然咸丰帝有着好色的名声,但在他还是皇子时,为了和奕訢争夺皇位,故意装作不近女色的模样,宫中只有他的嫡福晋萨克达氏与侧福晋武佳氏。更重要的是,萨克达氏在咸丰帝即位前就已病逝,虽然被追尊为孝德皇后,但实际从未做过一天的皇后。而侧福晋武佳氏虽然为他所宠爱,却始终未能晋升为正妃,仅封为云嫔。这些新入宫的女子,都是皇帝亲自挑选的,因此她们非常得咸丰的青睐,加之宫中人数较少,前景自然一片光明,机会十分广阔。
结果也的确如此,钮祜禄氏被内定为皇后,且在入宫的当年便迅速晋升,最终成为六宫之主,并且成为了慈安太后。叶赫那拉氏虽然宠爱不及钮祜禄氏,但她为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因此成为了后来的慈禧太后,掌控了清朝的政权近半个世纪。其他如他他拉氏与索绰络氏,最终分别封为庄静皇贵妃和婉贵妃。惟独伊尔根觉罗氏,命运却极为悲惨,她曾一度被连降三级,最后的封号仅为玶常在。
伊尔根觉罗氏,尽管出身平凡,家族背景并不显赫,父亲的地位也不高,无法与钮祜禄氏争夺皇后之位,但她依然在入宫后得到了宠爱,迅速被封为英贵人,并在短短的时间内晋升为英嫔。这个晋升的速度并不慢,毕竟慈禧也仅在她晋升为英嫔一年后,才被封为懿嫔。因此,伊尔根觉罗氏的地位可以说是当时后宫第一梯队的妃子之一,比慈禧还要更早被封为嫔。她的地位在宫中并不低,甚至慈禧见到她时,还要行礼。然而,正是因为这个晋升,让伊尔根觉罗氏心生骄傲,产生了极大的自负,这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获得宠爱后的伊尔根觉罗氏开始自视过高,认为自己深得圣宠,可以肆意妄为,甚至不把皇后放在眼里,更别提其他嫔妃了。后宫的争斗,素来残酷而复杂,任何一个得势的妃嫔,都能因一时的轻忽招来无数敌人。伊尔根觉罗氏的高傲与过度自信,很快让她树敌无数,尤其是在与其他嫔妃的权力斗争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咸丰帝听闻她的种种表现后,在三年九月初二发出了圣旨,宣布“英嫔列云嫔次”。云嫔正是咸丰帝唯一的旧人,曾是他在潜邸时唯一宠爱的女人。通过这道圣旨,咸丰帝明确了英嫔的地位,并警告她要懂得谦逊与分寸。
然而,英嫔依然心高气傲,认为自己与咸丰帝的关系亲密,毫不在意皇帝的警告,反而愤愤不平,大发牢骚。这些不满很快在后宫中传开,其他嫔妃们则趁机加以挑拨。咸丰帝得知后,再次愤怒,并在第二天便下旨,将英嫔降为伊贵人。英嫔自认为自己像杨贵妃一样,能够让君王因她而不早朝,可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尽管咸丰帝曾宠爱她,但那并非长久的宠爱,更没有到无可替代的程度。她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也没有妥善处理与其他嫔妃的关系,最终错失了机会,失去了咸丰的宠爱。
更糟糕的是,慈禧在后宫中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她在背后不断地挑唆,导致咸丰对伊尔根觉罗氏的好感逐渐消失。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伊尔根觉罗氏先后被降为伊常在,再降为伊答应。伊答应是宫中最低等的妃嫔,只有两个宫女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生活陷入了极度的落寞与困境。这种巨大的落差,令她心如死灰,感到极度的羞辱和愤恨。曾经的宠爱转瞬即逝,宫殿也成了冷宫,她再也等不到皇帝的召见。
在这种绝望的情境中,伊尔根觉罗氏终于因病倒下,病情急剧加重。咸丰帝这时才稍有怜悯之心,将她封为玶常在,但她的病情并未好转,最终还是不治身亡。由于她在后宫中没有足够的支持与强大的后台,加之与其他嫔妃,包括慈禧的关系非常紧张,因此在慈禧太后掌权后,她自然没有得到追封。伊尔根觉罗氏的封号,也一直保持在最低的“玶常在”之位,直到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