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很多朝代的宰相都是随着新的皇帝而更换。然而,在宋朝这一传统却出现了例外。在这一时期的宰相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不仅深得两位皇帝的宠爱,最终却因为过于正直而遭到一个女人的毁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宋朝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宰相,如王安石和秦桧等人。然而,其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宰相,名字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提到北宋时期的“檀渊之盟”,相信大家会有所了解。实际上,正是他全力以赴促成了这一历史和约的达成,随后为北宋带来了数十年的稳定局面。此人便是寇准。
根据史书的记载,寇准自幼聪明异常,19岁就考中进士,以其直言不讳的风格而声名显赫。那时的宋太宗曾欣喜地表示:“我得到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征一样。”在皇帝的赏识和他自身努力的双重作用下,寇准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他先后担任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等重要职务,直接参与到了朝廷的军国大计。彼时,年仅32岁的寇准很快被宋太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地位可想而知。
当辽国的军队威胁到北宋的安全时,作为宰相的寇准坚定地主张宋真宗亲自出征,最终促成了“檀渊之盟”的签订,这一结果为北宋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局面。自此,寇准在朝廷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受到上下的热烈称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因过于正直而引来不少大臣的忌恨,其中王钦若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他常在真宗面前抹黑寇准,并将“檀渊之盟”视作耻辱,最终导致宋真宗渐渐疏远了寇准,并将他贬至陕州任职。
随着宋真宗的晚年愈加懵懂,皇后刘娥开始插手朝政。她偏爱逆臣王钦若和丁谓。丁谓深知自己不是宰相的合适人选,因而热情邀请寇准来担任这一职位。但寇准的学生们认为这是公然打击他的手段,劝他不要接受。然而,正直的寇准并未听从学生们的劝诫,整理好行装后,还是前往京城就任。
随着真宗的身体状况日渐恶化,朝中大臣纷纷建议皇帝立贤臣辅佐太子。此时,寇准如实指出王钦若和丁谓都是小人之辈,真宗也同意了他的看法。于是,寇准开始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计划由他与杨亿共同辅佐太子,却没想到这一计划最终被泄露。皇后刘娥因而勃然大怒,仗着皇帝的名义将寇准罢免,恰在此时,周怀政试图策划宫廷政变,企图斩杀丁谓,但这一秘密被泄露,刘娥支持丁谓,反将罪名加在寇准头上,最终,寇准被贬至雷州。
刘娥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在背着宋真宗进行的。一个曾深受两位皇帝器重的宰相,就这样被这个女人逐步破坏了。后来,宋真宗甚至曾感慨道:“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就这样,寇准的仕途也在雷州划上了句号。1023年,寇准在雷州病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