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征服了西边那个强大而傲慢的楚国之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便决定将目标对准了越国。然而,他却未曾料到,这一场对越国的发起进攻,竟然是深入了越王勾践的圈套,最终导致吴军一败涂地,吴王阖闾也因此身受重伤。在他即将辞世之际,阖闾向他的儿子夫差深情叮嘱:“务必要牢记,向越国复仇报仇血恨!”这句临终遗言如同一根蜡烛,照亮了夫差今后的复仇之路。
三年后,年轻的吴王夫差终于迎来了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他在一次激烈的对决中彻底打败了勾践。勾践遭遇了绝境,在他的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劝导下,选择了投降。自此之后,勾践在吴国沦为阶下囚,生活境遇极为悲惨,甚至被迫睡在牛棚,靠吃猪食维生,充当吴王的马夫。虽然内心暗潮涌动,勾践常常忍不住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但范蠡和文种不断地开导他说,忍耐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归来。
不久之后,范蠡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吴王的关系,送上了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对勾践的过往所受凌辱开始冷淡,最终给予了他赦免。经过近三年的奴役生活,勾践终于得以返回故国越国。在归国后的每一天,勾践都怀着强烈的复仇心情。他在自己的屋内挂上了一颗苦胆,每当用餐时都特意咬一口,以此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经历的屈辱和艰辛。他身穿粗布衣物,和普通百姓一起在田地里耕作,晚上则睡在粗糙的草席上,这种卧薪尝胆的生活状态让他更加清晰地记住了自己的目标。
在此期间,范蠡和文种为勾践出谋划策,号召越国进行为期十年的生育鼓励,接着又用十年的时间对这些新生儿进行各类技能的教育与培养。他们相信,只有这样,越国才能积蓄起足够的力量,来逆转局势,向吴国复仇。这便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成语。
经过这二十年的精心经营,越国的实力终于增强,士兵与民众士气高涨。出征之日,民众们纷纷前来绍兴城南,献上美酒以犒赏士兵。然而,由于酒量不足,勾践仿效秦穆公,把酒投放到河中,令军民共同迎流而饮,这一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斗志,最终齐心协力,迅速摧毁了吴国,创造了“箪醪劳师”的成语。
在消灭吴国之后,勾践获得了周天子的封爵,被尊称为伯爵,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公认的一方霸主,心满意足。然而,聪明的范蠡对此心知肚明,他认为现在的勾践可能不会与昔日的同伴共享荣华富贵。于是他如同古代名将孙武一样选择隐退山林,过上了低调的生活。而与范蠡志趣不同的文种却抱有奢望,认为凭借自己的功劳,应该天长地久地享受富贵。不久,越王勾践的真实本性展露无遗,以民族大义为由,将文种斥责为谋反,最终逼得文种自杀。文种在临终前惋惜地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的这句遗言形成了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自古以来,两千多年来,这一名言再度成为许多后世功臣和权贵的镜子。例如,秦二世在位期间杀掉丞相李斯,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再有朱元璋与胡蓝党案的故事,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汉高祖刘邦密杀名将韩信。这使得世人认为这句名言源于韩信临终的遗言,其中刘邦因铲除的功臣众多,形成了不必收回弓箭,直接让兔子死去,狗也被烹饪的施行。可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多少叛逆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