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书法艺术:十碑演义
创始人
2025-09-26 01:31:38
0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三国以前,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阶段,加上楷书、草书,从中可以发现,汉字的发袭规律是由简到繁,繁简交替,又发展演变为由繁到简三大阶段,总的趋势是从繁杂到简单,从难写到易写,这是书法随时代而发展的必然。

三国时期,从书法的历史发展来说,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楷书与草书已日臻成熟。也奠定了三国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那么,在三国时期书法,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01/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三国魏黄初(202年)刻。

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

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汇品:

明 郭宗昌: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金石史》)

清 王世贞:余始喜明皇《泰山铭》,见此而怳然自失也。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媚而缓,少骨而多态。汉如建安,晋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可超也。此语得评书三昧。(《石墨镌华》)

清 杨守敬: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书迩言》)

清 康有为:于时卫敬侯出,古文实与邯郸齐名,笔迹精熟。今《受禅表》遗笔独存,鸱视虎顾,雄伟冠时。(《广艺舟双楫》)

02/

《上尊号碑》

三国·魏 《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

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藏。

全称《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

又名《百官劝进表》《劝进碑》《上尊号奏》。

《上尊号碑》的书法,以“方整峻丽”著称于世。

传为梁鹄或钟繇书,皆不可靠。

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曾下令禁碑。

故曹魏时代,除个别皇家巨制之外,存世者极少。

曹魏之时,三国鼎立,儒、道、佛三教并行,

社会思想比较开放。

文风亦尚通脱、清峻。

故魏初诸刻,

一反汉末分隶之古厚典雅而为空灵峻丽。

就汉字字体的演变而言,

魏初诸刻是由隶变楷的桥梁;

就书风而言,

它们浸淫灌溉了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及唐初之书法;

故无论在汉字字体变迁史,

还是书法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03/

《三体石经残石》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又称《正始石经》。

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

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

《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

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

於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

西安碑林所藏《尚书》残石於1945年和1957年

在西安许士庙街小学附近和

西安北大街青年路先后出土。

04/

《孔羡碑》

又名《鲁孔子庙碑》

《修孔子庙碑》《封孔子庙碑》等,

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

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

额篆书题:“鲁孔子庙碑”。

石在山东曲阜。

宋嘉祐七年,

张稚圭刻题记于碑末,谓碑为梁鹄书,

但无可靠证据。

张氏并谓:

“昔人评其书云:“龙震虎威,气雄力厚,魏刻之冠。””

洪适《隶释》云:“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

明赵崡称其“结法古质遒健”。

杨守敬《评碑记》谓:“此碑以方正板实胜,略不满者,稍带寒俭之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种,唯北齐少似之者。”

05/

《天发神谶碑》

刘喜海旧藏《天发神谶碑》

故宫本明拓《天发神谶碑》

建于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

又名《天玺纪功碑》、在宋以前已断为三石,

故又名《三断碑》。

传为华(核)文、皇象书,

又传为苏建所书,

因碑文残缺,无从考证。

旧在江苏江宁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

此碑书法非隶非篆,篆书的笔意重一些。

雄伟劲健,锋棱有威,

下笔多呈方棱,收笔多作尖形。

转折方圆并用,结体上紧下松,

字形修长,形象奇异瑰伟。

其笔法及体势,

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

是研究东吴石刻文字的重要资料。

由于原碑早毁,流传拓本很少。

尤以断裂之前的宋拓本极为珍贵。

这里所选的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孤本,

字迹清晰,墨色醇古。

06/

《谷朗碑》

三国·吴《谷朗碑》全称《吴九真太守谷朗碑》

隶书,三国·吴凤凰元年(272)立。

纵176厘米,横72厘米,文18行,行24字。

碑在湖南耒阳。

谷朗碑》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

故亦有定为楷书者。

当然同后世魏碑、唐楷相比,

它还带有较浓的隶味。

其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

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

但同为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

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

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

07/

《禅国山碑》

三国·吴 苏建《禅国山碑》(传)

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

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

传为苏建所书。碑在江苏宜兴。

《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

自宋以来,多见著录。

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

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

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浑劲无伦”。

杨守敬《平碑记》云:“秦汉篆书,自《琅邢台》、《嵩山石阙》数碑而外,罕有存者,惟此亏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

08/

《毋丘俭纪功碑》

三国·魏《毋丘俭纪功碑》

公元1906年,

吉林集安乡民筑路发现

曹魏安邑侯平定高句丽反叛纪功。

碑系赭红色含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

发现时只残余全碑之左上角,

表面光洁,碑阴亦作修琢。

残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8.5厘米。

汉字阴刻,可见7行47字,

另有三字虽残但可辨识,共得50字。

其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

毋丘俭纪功碑发现之后,

引起当时学术界极大的重视。

诸史家对碑文涉及史实、文意、历史地理

及残字等颇多考证。

其考释最精辟者,当首推王国维。

09/

《王基碑》

《王基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

三国魏隶书碑刻。景元二年立于洛阳。

清乾隆初年出土于洛阳城北十五里,

后移城中,嵌明德中学壁间。碑石仅存下半。

碑字亦未刻完,其未著刀处犹可见朱书痕迹。

《金石萃编》载:石高四尺五寸,宽四尺,

文共十九行,

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

隶法亦佳。

《校碑随笔》称: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举、无、废、册、远、车”等字尚完好。

10/

《范式碑》

三国.魏《范式碑》(下为局部)

《范式碑》,亦称《范氏卿碑》,

全称《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三国曹魏隶书碑刻。

青龙三年(235)立于任城(今山东济宁)。

久佚。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出土,仅存上半截。

《金石萃编》载:石高三尺,宽三尺一寸,

《增补校碑随笔》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小松旧藏宋拓本,拓墨精善较重出土后拓本约二百于字。”隶法劲健淳朴,结体在《衡方碑》、《韩仁碑》之间,素有“中朗遗矩”之称。

《汉隶字源》亦以为蔡邕书,李嗣真《书品》称:“蔡公诸体惟《范氏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称。”而《隶释》则痛诋之,以为藻鉴之谬,并考定青龙三年立,非邕所书。初拓墨本无李东琪、黄易等人题记。

您怎么看?

请跟帖留言!

图文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和英勇的行动,成为了无数后人的楷模...
原创 非...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边界,现代文明成为越来越多...
原创 晚...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故是被动的:鸦片战争是西洋列强为了...
原创 非...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科技、医疗和生活...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雷动,喜悦之情充溢每一个角落。然而...
原创 秦...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统治者。在秦朝建立之后,秦...
原创 彭...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的心情都异常沉...
原创 淮...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卷战场。战壕的边缘,零散的雪花随风...
原创 1...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得格外苍老。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国民...
原创 豆... 深夜十一点,合上第九册《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页,我盯着封底朱红色的"完"字发了很久的呆。 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