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徐向前,在成功指挥完晋中战役后,果断发起了对太原的攻坚战。在此之前,这支部队已经经历过临汾和晋中的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的攻坚作战经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太原是阎锡山的根据地,自从晋中战役结束后,阎锡山迅速组织补充兵力,强化太原的防御。他在太原外围构筑了两道严密的防线:第一道是大约142公里的环形防御线,第二道则依托坚固的太原城墙和多种障碍物。城内设立了核心防御区,整体防御体系严密牢固,可谓固若金汤。
太原城的外围纵深达到10至20公里,布满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拥有超过5000座碉堡。这些密集的防御工事使得缺乏重炮支持的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在攻坚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难题。如果能拥有像东野部队在锦州或天津攻坚时那样的重炮支援,恐怕这些工事也难以阻挡。但眼下,部队只能凭借现有武器应战。第一兵团下辖三个军,主体是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同时还有地方武装协同作战,总兵力约8.6万人。
刚成立不久的晋中军区三个独立旅也参与了此次战斗。晋中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王耀南在第一阶段被命令佯攻敌人两个重要据点——黄寨和棋子山。这两处据点防御严密,布满炮台、碉堡、地道和堑壕。尽管任务是佯攻,王耀南依然要求部队打出气势,展示实力。
敌军构筑的防御设施极为坚固,白天攻打损失惨重,因此部队选择夜间行动,悄悄穿越布满地雷的雷区,深入敌军营地,成功俘虏一个警卫连。当突袭战爆发时,敌人纷纷退守山上的碉堡。通过政治攻势和炮火威胁,敌军中数百人选择投降,而拒不投降的敌军则遭到持续一整天的炮击,最终黄寨被成功占领。
虽然黄寨是出其不意地攻下,但棋子山的攻坚战却十分艰难。部队连续组织了四五次冲锋仍未攻克,只能另辟蹊径。旅长王耀南发现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敌人正面防线,遂派遣一个团绕到敌人后方发起攻击。阎锡山布防时主要考虑正面,忽视了背后防御的薄弱点。在第三团的猛烈攻势下,敌军守卫的棋子山防御工事逐渐暴露在火力覆盖范围内,经过持续炮击,最终守卫主碉堡的敌军选择投降。
此时,独立旅的进一步扩大和展开遇到难题。尽管成功占领了两个据点,俘获大量敌军及其家属,急需增派援军巩固防御,确保俘虏安全转移到后方。王耀南深夜致电徐司令,请求派遣一个旅的援兵。起初,司令对独立旅仅凭一旅就攻下两个坚固据点表示怀疑,听到一半就挂断了电话。王耀南随即指示参谋长继续向上级汇报,然而通讯员表示司令已经休息,有事第二天再说。
司令为何不相信?因为其他部队在攻坚过程中大多遭遇阻碍,黄寨和棋子山地势险要、防御严密,布满碉堡和地雷,部队要攻占它们,甚至扫雷都需要时间。怎么可能靠一个旅就拿下两个要塞?
实际上,王耀南还有另一个身份——华北军区工兵主任。革命前他是安源煤矿工人,擅长爆破技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他一直负责爆破和攻坚任务,是这方面的专家。
司令挂断电话后,王耀南不依不饶,再次致电,坚决要求将司令叫来,否则耽误军情责任由通讯员承担。通讯员迅速报告,司令最终再次接通电话,确认黄寨和棋子山已被攻下,随即命令周士第率部队增援棋子山。
这次战役中,独立旅俘虏敌军2000余人,缴获武器2000余支,对独立旅来说,堪称一次重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