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悲惨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和权势。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崭露头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筹谋建立起一番事业,实属不易。然而,正当他逐渐看到希望,享受着成功的果实时,命运却给了他一记重击,所有的一切都如烟云般消逝。而这一切的起因,不得不提到他的二弟关羽。如果不是关羽当初的轻率,或许刘备本可以成为一统天下的共主,然而正是关羽的一系列决策,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早年间,刘备凭借着巧妙的布局,成功地夺取了益州,并且在汉中与曹操的争夺中一举击败了对手,瞬间声名鹊起,连曹操都不得不对他示以三分之力。那个时期,刘备的实力可谓如日中天,他的伟业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然而,这样的盛况却因关羽的冲动而迅速瓦解。关羽担心在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中缺乏表现,导致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便决定主动出击,攻打刚刚失败的曹魏。没想到,就在关键这一时刻,孙权对荆州发起偷袭,迫使关羽不得不回援。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如预期,关羽最终兵败被杀,荆州也随之落入孙权之手,使得刘备的局面瞬间急转直下。
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兄弟情谊深厚,当他知晓关羽遇难的消息时,心中愤怒难抑。即使在蜀汉刚刚建立,基础极其薄弱,粮草匮乏、士兵疲惫的情况下,他仍然拒绝了诸葛亮和其他谋士的劝告,执意要出兵讨伐孙权。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打得惨败,蜀国的元气大伤,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那刘备出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无非是为了替关羽报仇。如果关羽能够在刘备攻取益州并打败曹操时好好守住荆州,刘备就有可能实力大增,威震天下。可惜的是,关羽却因一时的私欲和冲动,导致刘备辛苦积累的基业倾覆不堪,领土从荆州和益州缩减至仅剩益州,且益州的交通不便更严重制约了刘备的进一步发展。
更因关羽的过失,使得曾经亲如一家的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信任度直线下降,甚至走向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如果当初关羽能稳住荆州,孙权便不会有可趁之机,刘备也就不会倾尽国力出征东吴,自然不会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从而也不会导致蜀国国力受创,难以恢复。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蜀汉的灭亡并非是刘禅的失职,更不是诸葛亮的无能。他们二人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尤其是诸葛亮,为了国家的发展可谓竭尽全力。至于刘禅,他的能力有限,能做的也只有那么多。虽然蜀汉在他执政期间走向了灭亡,但我认为他并不应承担全责。真正该受到指责的,是关羽的那一时失误,最终竟间接导致了蜀汉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