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秀成,就离不开中国历史上一件著名的引起全国轰动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他便是太平天国的将领,后被提携为忠王。那这就与今日笔者要涉及的一个话题息息相关了。为什么他在作战时发现城墙上青草颜色异常,便当机立断用热汤灌入青草从中,一灌入便惨叫连连。
如此诡异的方法究竟是什么战术?接下来就请跟随本笔者一同去瞧瞧这些个奇怪的事情。
清朝末年,统治者的的统治早已经到达苟延残喘的境地。此时民间积怨已深,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爆发是有现实基础的,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实在是让民声激愤,国不像国,君不像君。如此混乱的状况,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剥削,因此在种种原因的刺激下,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浩浩汤汤地蓬勃发展起来。
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民心基础是十分雄厚的,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队伍愈来愈庞大。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这支队伍的威胁,油生了危机意识,于是派遣军队前去镇压。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太平天国俨然已经成长为了占据一方天地的势力,城墙城墙高耸难以攻入。一直极负信心的负责攻打太平天国的主帅曾国荃对这样的情况也是十分头疼,一直在找解决的良策。
曾国荃为战局担忧的原因可不仅仅只来自对手的威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率领军队的技术不足。尽管曾国荃个人在战争上足智多谋,但是实在是军队的基础不够好,因此就大大受到了局限。在与太平天国对战的时候,曾国荃为了能够直接攻进太平天国内部,便开始在城墙周围挖地道,然后将炸药放在地道中,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引爆炸药后以方便攻入城内。
这样的举措看起来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太平天国的主帅李秀成很快就识破了这个方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说是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当时李秀成看出了草的颜色有变化,这样的变化十分的明显,一看就是受到了外在人为的影响。因此从判断草的颜色出发,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地道的位置。因此李秀成就让手下在这些地方灌热汤,在地道中埋炸药的士兵都痛苦不已,连连惨叫。
这样看起来双方的对峙状态十分的严峻,太平天国方面稳操胜券,这场战争的战局或许就已经非常明了了。但是这样的判断忽视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曾国荃是个绝不轻易言败的人,他一直在苦思冥想,最终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找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突破口,一举歼灭敌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破产。
其实这里笔者想谈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场自发的农民阶层指导的起义,它轰轰烈烈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也培养出一大批草根优秀将领。第一代将领以杨秀清、石达开为代表,第二代则以陈玉成、李秀成为代表。
兜兜转转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虽败犹荣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褒奖。尽管他们失败了,但他们为了争取美好生活的勇气十分让人动容。这也从以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政府实在是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这里曾有一位太平天国的成员,战争失败之后曾受到清政府的残酷对待,并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诗:
“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物倒颠之。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英雄吞吐气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猃狁侵周屡代恨,五胡乱晋苦予衷。汉唐突厥匈奴犯,明宋辽元鞑靼凶;中国世仇难并立,免教流毒秽苍穹。北狄原非我一家,钱粮兵勇尽中华;诳吾兄弟相残杀,豪士常兴万古嗟。”
字字句句皆是血,读来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也许历史中有些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因为现实的积累和之间矛盾的累加迫使最终走上兵戎相见的结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这样的背后罪魁祸首往往都是因为统治者和统治阶层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