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一生辛勤努力,尽管努力生育子嗣,最后却未能如愿以偿,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赵宗实。赵祯的子嗣命运极为悲惨,虽然他曾有过三个儿子,但都早逝。而他所生的十三个女儿中,仅有四人能够活到成年的阶段,子嗣的夭折率高得令人震惊。
这并非赵祯一个人的悲剧,赵祯的父亲,宋真宗赵恒,也曾因子嗣不振而忧心忡忡。在赵恒的六个儿子中,只有赵祯活到了成年,而他所生的两个女儿则早早夭折,这一切令人不得不质疑,赵恒这一脉是否存在基因方面的问题。
从赵祯的情况来看,他的命运几乎与父亲赵恒相同,尤其是在子嗣方面。话虽如此,有趣的是,赵祯所生的四个女儿中,有两位是周贵妃所生,她们分别是庆寿公主和宝寿公主。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位公主并没有遗传赵祯的短命基因,分别活到了八十六岁和五十三岁。
提到周贵妃,便不能忽视她的长寿,她活到了九十三岁。或许正是周贵妃的长寿基因得以传给她的两个女儿,使得她们也能长寿。假如赵祯与周贵妃有子,或许皇位的继承也不会传给侄子赵宗实。
嘉祐八年三月,宋仁宗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去世,由于他没有亲生的儿子,皇位最终传给了他的侄子兼养子赵宗实。按血缘关系来讲,赵宗实是赵祯的堂侄,他的生父是濮王赵允让。原本赵宗实并无缘继承皇位,但由于赵祯没有其他继承人,且赵宗实是唯一的养子,他因此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
那么,赵祯为何将赵宗实收养为子呢?这背后可追溯到赵真宗赵恒。在赵祯出生之前,赵恒的五个儿子都早早夭折,赵恒无奈之下只能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位养子,而赵宗实的父亲赵允让便是那个幸运儿。当时,赵恒年近四十,如果再没有儿子,皇位将会落入赵允让之手。但命运弄人,刘美人的侍女李氏却生下了赵祯这一子,让赵恒喜出望外。
然而,赵祯的出生并没有改变赵恒的困境,赵祯自己也面临了与父亲相似的困境——所有的儿子都早逝。当赵祯年纪渐长,依然没有得到一个继承人时,大臣们便劝他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位继承,最终赵祯决定收养赵宗实作为养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弥补赵允让未能继承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赵允让的子女众多,共有二十二个儿子,赵宗实则是其中的第十三子。赵宗实从四岁起就被送入宫中,他的父亲赵允让至少还有十几个儿子在身边。这一点,使得赵祯非常羡慕并且决定将赵宗实收养进宫,或许他也希望借赵宗实的“多子之福”来弥补自己没有子嗣的遗憾。当时,赵祯年仅二十五岁,仍有很多时间来尝试生育儿子,而赵宗实在宫中的地位,也就像当时赵允让一样,是一个“皇位备胎”。
然而,赵宗实的命运比他的父亲还要复杂。每当赵祯后宫有新皇子诞生时,赵宗实便被送回家中,经历了多次这样的“送回”与“召回”,使得他的情绪变得极度不稳定,甚至造成了他在即位后常有一些不稳定的举动。最终,赵祯的第三子赵曦夭折,后宫再无皇子,赵宗实便不经意间继承了皇位。
关于赵祯子嗣频繁夭折的原因,后人曾猜测可能与基因疾病有关。不过,赵祯并非没有生长寿子嗣。例如,他与周贵妃所生的两个女儿,寿命都较长,周贵妃的长寿基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赵祯的短命基因。周贵妃是开封人,进宫后被张贵妃收养,得到了赵祯的宠爱,甚至一度风头盖过了当时的皇后曹氏。因此,周贵妃能够成为张贵妃的养女,无疑是她一生中的大幸运。
随着张贵妃的去世,赵祯虽然已过四十岁,但依然没有儿子。为了能生育儿子,他便在后宫加倍努力,此时后宫中有十位深得赵祯宠爱,号称“十阁”。其中,周贵妃便是其中之一。嘉祐三年,周贵妃怀孕了。此时,宰相韩琦多次催促赵祯尽快确立继承人,但赵祯有了后宫妃子怀孕的消息,便理直气壮地拒绝了韩琦的劝谏。次年,周贵妃顺利产下了庆寿公主,另一位嫔妃董氏则生下了福安公主。
接连有了两个女儿,赵祯心中既有失落也有高兴。失落的是他没有生下儿子,但高兴的是,他依然可以生育。嘉祐五年,周贵妃又为赵祯生下了宝寿公主。此后,周贵妃便再未怀孕,直到赵祯去世。在赵祯去世后,周贵妃的封号先后得到升迁,长女庆寿公主出嫁后,周贵妃被封为贤妃,次女宝寿公主出嫁后,则被晋封为德妃。
周贵妃的长寿,也与她极其自律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史书记载,自赵祯去世后,周贵妃便独自一人修行,每天诵读佛经,且只吃一餐,困了就睡,醒了继续诵经,近乎四十年如一日。此段记载让人不禁思考,赵祯驾崩时,周贵妃年纪并不大,还不到三十岁,但她却能如此清心寡欲,或许其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除了她的自律,周贵妃本身或许也就具有长寿的基因。她长寿的特质不仅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在她的两个女儿身上同样可见一斑。长女庆寿公主活到了八十六岁,次女宝寿公主活到了五十三岁,而赵祯所生的子女中,福康公主活到三十三岁,永寿公主活到二十四岁,显然,周贵妃的基因确实比赵祯的基因更加优越。
从整个赵祯后宫和子嗣来看,周贵妃和她的两个女儿无疑是最为出色的存在。只可惜,周贵妃未能为赵祯生下儿子。假如她能够生育儿子,且这个儿子继承了她的长寿基因,那么赵祯的皇位或许就不会落到侄子赵宗实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