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如火如荼地打响。黄百韬指挥的第7兵团,人数超过十万的部队被华东野战军成功包围,陷入了碾庄地区的困境。蒋介石急忙命令刘峙亲自指挥营救行动,同时命令黄维的第12兵团增援战场。就在此时,华东野战军正集中全力围攻黄百韬,黄维的兵团也只能交由中野来应对。
接到蒋介石命令后,刘峙立即向杜聿明请教对策。杜聿明提出了两个应急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派遣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从徐州出发,向碾庄地区进攻,直接解围黄百韬;第二个方案则是让黄百韬在碾庄地区死守,坚持一周,等自己亲自带领李弥和邱清泉两兵团与黄维一同夹攻中野。待中野被击败后再回头救援黄百韬。杜聿明倾向于第二个方案,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战机。
然而,刘峙却认为黄百韬难以顶住一周时间。如果不立即出手,等到黄百韬被华野消灭,蒋介石必定会追责。因此,他决定选择第一个方案,派李弥和邱清泉兵团直接前往救援黄百韬。这样,不论成功与否,他自己都可以避免承担责任。作为淮海战场上国军的总指挥,刘峙的这种消极态度似乎早已决定了国军的失败。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刘峙的选择无疑让国军错失了改变战局的唯一机会。黄百韬在碾庄顽强坚守了整整16天,牵制了华野大量的兵力。如果这段时间里,杜聿明能够按照他的建议,联合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与黄维夹击中野,凭借当时中野的实力与装备,恐怕难以逃脱国军三兵团的包围。一旦中野出现破绽,淮海战场的局势将发生剧变,几十万国军可以毫无顾忌地联合攻击华东野战军。届时战局将何去何从,谁也无法预测。
然而,刘峙并未采纳杜聿明的方案,李弥和邱清泉兵团在徐东被宋时轮的部队阻挡,黄百韬最终在苦撑16天后,不敌华野,英勇牺牲。同时,黄维的情况也愈加险恶,最终在双堆集被中野包围。
此时,12兵团的18军军长杨伯涛深知形势危急,他凭借一定的军事眼光,感受到局势不妙,曾多次劝告黄维,避免孤军深入,应当与友军紧密协作,形成合围态势,以保证安全。然而,黄维手握12万兵力,18军、10军和14军的实力都不容小觑,且美式装备火力强大。剩下的85军虽属何应钦部,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美械。与之相比,刚从大别山撤出的中野兵力仅12万,武器装备远不及国军强大。因此,黄维坚定地认为中野的兵力不足以构成威胁,于是果断拒绝了杨伯涛的建议,带领12兵团闯入了双堆集,深陷中野的包围。
原本,黄维还有一线突围的希望。此时,中野的包围圈尚未完全收紧,但突然发生的意外却打乱了他的突围计划——廖运周突然在阵前起义,黄维疑心重重,从此不敢再轻易行动。结果,中野的包围圈越收越紧,黄维只能死守等待援兵。
蒋介石收到黄维的求援电文后,心情异常烦躁,尽管他在淮海战场投入了大量兵力,却屡屡被包围。为了支援黄维,蒋介石亲自打电话给白崇禧,请求出兵。然而,白崇禧却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蒋介石不死心,再次联系正在华中的宋希濂,要求其通过海路支援淮海战场,但白崇禧此时将所有船只扣住,不允许宋希濂出兵。蒋介石听闻此事后,愤怒至极,立刻和白崇禧发生激烈争执,但白崇禧依旧坚持立场,最终宋希濂未能及时抵达淮海战场。
面对白崇禧的抵制,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调来胡琏指挥12兵团。胡琏此前曾因性格原因未能出任兵团司令,在蒋介石和陈诚的协调下,黄维被任命为12兵团司令,胡琏担任副司令。胡琏对这一安排并不满意,因牙痛未能立即赶赴前线,直到12兵团已经被中野包围,蒋介石才命令胡琏空降双堆集亲自指挥。
然而,胡琏并未能力挽狂澜。到了12月15日,形势已然危急,胡琏和黄维决定联合突围。突围的计划是“全线反扑、四面开弓,寻找破绽冲出重围”,看似气势磅礴,实则是一场四散逃命的行动。突围时间定在下午六点,但胡琏提前两个小时便开始了行动,且未告知杨伯涛。等杨伯涛按计划开始突围时,胡琏早已突围成功,包围圈重新合拢。杨伯涛带领部队奋力反击,却屡屡受阻。最后,解放军成功突破,杨伯涛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企图自杀,但因寒冷无法忍受,他再次爬上岸,并最终被解放军俘虏。
第二天,杨伯涛被押送至后方途中,途经蒙城时,他惊讶地目睹了与两个月前截然不同的景象。之前他经过此地时,村庄一片荒凉,百姓早已逃避无踪。然而这次,他看到的是充满活力的集市和繁忙的街道,街头小车络绎不绝,车上装载着温热的饭菜和宰杀好的肥猪肉,显然是为前线的解放军士兵准备的。杨伯涛回忆道:“当我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什么猪毛都没见过,怎么现在却看到这么多呢?”
他还注意到,解放军士兵正在帮助村民干活,打扫院子、提水、修缮房屋,场面和国民党所到之地天差地别。杨伯涛深受震撼,作为国军将领,他从未见过军民如此融洽。回忆录中,他写道:“只有在当了俘虏之后,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强烈的对比让我不禁感叹,解放军所到之地,和我们国民党军队简直是天壤之别。再多的兵和枪也救不了蒋介石,因为他已经脱离了人民,最终会在人民的大海中淹没!”1959年,杨伯涛获得特赦,后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直至2000年病逝,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