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十常侍权倾朝野,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内外风声鹤唳。何进试图以招募戎士来排除宦官权力,但西凉的董卓趁机乘虚而入,率领大军进京。董卓一入京城,便依仗兵权行事,暴戾残酷,毫不留情地操控朝政,废立皇帝,威赫一时。那时他如同一股横扫一切的洪流,摧毁一切阻碍他的人与事,他的残忍与权力欲望如同一股巨大的暗流,席卷了整个天下,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痛苦。董卓统治十年,虽有大批猛将如吕布、张郃等效忠他,却因其暴政与失策,最终失去了人心,走向了身败名裂的结局。
李肃,原是内蒙古包头人,早年任骑都尉。演义中,他被描绘为董卓手下的虎贲中郎将,与吕布是同乡之人,勇猛异常,勇冠三军。在吕布为董卓所诱时,李肃曾劝他刺杀丁原并归附董卓,然而事与愿违,吕布并未答应此建议。心中怀恨的李肃,最终与王允、吕布联手,策划刺杀董卓。此事未果后,李肃接到任务,带兵征讨牛辅,却在战争中失利,撤退至弘农。最后,李肃依令斩杀了吕布,以示警告。
牛辅,董卓之女婿,曾任中郎将。在董卓被诛杀时,牛辅正在陕地屯兵,吕布派遣李肃前去征讨,结果牛辅被打败。临阵时,因军心动摇,牛辅背弃了军队,带着金银珠宝逃入夜色中。后被自己的亲信胡赤儿所杀,首级献给了吕布。
段煨,字忠明,甘肃武威人,太尉段熲的族兄。段煨与贾诩、张济为同乡人。他曾任董卓部将,驻扎华阴,致力于安民修农,深得百姓爱戴。当李傕、郭汜叛乱时,段煨肩负起保卫汉献帝东归洛阳的重任。他忠心耿耿,毫无保留地为国家效力,并在反抗叛乱的战斗中取得辉煌胜利。段煨最终被封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因功名赫赫,封为閿乡侯。
胡轸,字文才,是凉州的豪杰。早年他投奔董卓,出任东郡太守,之后担任大都护并与孙坚交战,虽然最终败北,胡轸依然坚守其立场。在董卓倒台后,他归附王允和吕布,并和徐荣一起抵抗李傕、郭汜的叛军。后来,胡轸因与游殷结仇,借机陷害游殷,导致游殷被杀。而胡轸最终因报复而身亡,传言游殷的冤魂索命。
徐荣,出身玄菟,原任董卓手下的中郎将。曾经极力向董卓推荐同郡的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徐荣曾在梁东打败孙坚,且在汴水战役中击溃了曹操、鲍信等人,展现了赫赫战功。然而,董卓倒台后,徐荣归附王允,带兵抵御李傕、郭汜的进攻。由于部将胡轸的背叛,徐荣在新丰之战中力不从心,最终在乱军中阵亡。
董越,董卓麾下的中郎将,负责镇守渑池,守卫洛阳。在董卓伏诛后,董越拒绝了王允的招降,转而投靠牛辅。然而,由于牛辅无法自保,董越在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最终被杀。牛辅因为过于迷信,错误地听信了算命者的话,认为董越有吞并之心,便下令将其处死。
李蒙,董卓部将之一,早期与孙坚交战,屡次在梁东取胜。后来,王允和吕布联合诛杀董卓,李蒙随李傕、郭汜联合围攻长安,杀害王允并追杀吕布。李蒙凭此功绩升职为中郎将,但因与右将军樊稠发生矛盾,最终在李傕的指令下被杀。演义中,李蒙曾与马超激烈交战,并被擒杀,最后斩首示众。
华雄,董卓帐下的都督,以勇猛著称。他与孙坚交战,曾斩杀祖茂,但最终在与关羽的对决中,被关羽一刀斩杀,成为演义中不可忽视的悲剧人物。
樊稠,甘肃永靖人,董卓部将之一。董卓死后,他与李傕、郭汜共同攻占长安,最终逐吕布并杀害王允。樊稠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被封为右将军。然而,由于他在与韩遂的私下和解被李傕所猜疑,最终在胡封的设计下被刺杀。
张济,甘肃靖远人,也是董卓手下的重要部将之一。董卓去世后,张济与李傕、郭汜一同围攻长安,最终成功将吕布赶出长安并杀害王允。此后,张济为保护献帝,护送其东归洛阳,并因此获得了升职。他的军队在粮草短缺时曾大规模劫掠穰城,但不幸中箭阵亡。
郭汜,甘肃张掖人,最初为盗马贼,后投靠董卓,凭借不懈的努力,逐渐成为董卓的得力干将。董卓死后,他联合李傕,张济等一起攻入长安,推翻了吕布并杀害了王允。郭汜与李傕争权夺利,关系日益恶化,最终被部下伍习所杀,首级被送往许都。
李傕,陕西耀县人,董卓的部将之一。曾以破敌之勇大败朱儁,并在陈留、颖川一带掠夺广泛。董卓死后,他借助贾诩的谋略,与郭汜、张济等起义,共同攻占长安,废除吕布,肆意控制朝政,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导长安。最终,他由于与众将的不和而被刺杀,血染黄白城,三族被满门抄斩。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人,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在年轻时,他便展现出过人的勇猛,尤以其飞将之名传世。最初,他在丁原麾下任职,后因种种原因杀死丁原,投降董卓,成为其得力助手。吕布的勇猛为世人称道,但由于缺乏谋略,加之性格反复无常,他最终不得善终。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中,吕布最终被曹操俘获,并被处死。演义中的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成了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战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