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北宋的皇室子嗣问题一直较为严峻,尤其是南宋的情况远比北宋更加令人堪忧。在北宋时期,虽然许多男孩未能存活,但至少女孩相对容易养活。然而,到了南宋,男女孩的生存状况同样堪忧,难以维持。
自南宋建立以来,除了柔福帝姬被杀并嫁人外,五位高宗的女儿——从康大宗姬到康五宗姬——都随祖父和嫡母北迁。孝宗的二女、光宗的三女、宁宗的独生女早早夭折,理宗的四女早亡三位,度宗的独生女更是在国破之际早逝。整个南宋150多年里,皇室中唯一能够存活并成婚的公主,竟然只有理宗的女儿周汉国公主,且她也仅活到22岁。
然而,除了周汉国公主,南宋还有一位幸运的公主,她不仅活到长大且成功成婚,且活到了39岁,成为南宋皇室女寿命最长的成员。她就是宋孝宗唯一长大的孙女,魏惠宪王赵恺的嫡长女——安康郡主。
安康郡主赵氏(1167-1205)是魏王赵恺和韩魏国夫人韦氏的独生女,生于乾道三年(1167),当时的南宋皇室二代仅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孝宗的嫡长子、皇太子赵愭的独生子荣国公赵挻,另一个是孝宗的三子恭王赵惇的独生子左千牛卫大将军赵挺。安康是赵恺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孝宗的第一个孙女,以及高宗的第一个曾孙女。初封永宁郡主,后改封通义郡主。
恰在安康出生的同一年,她的大伯——太子赵愭不幸去世,年仅24岁。安康的父亲赵恺,尽管有机会更进一步,但依然难逃储位之争的败局。安康2岁时,三婶恭王夫人李凤娘又生下嫡次子赵扩(后为宁宗)。年纪相近的两位小姐可能常常在一起玩耍,之后宁宗对安康的宠爱或许也有这段亲情的影响。
乾道五年(1169),安康的母亲韦夫人终于生下了长子赵摅。安康那年三岁,迎来了亲弟弟。此时,赵恺在储位争斗中败给了三叔恭王。乾道七年(1171),安康和弟弟赵摅随父母迁往宁国府,开启了她的少年时代。
在宁国府生活三年后,安康的家庭迁至明州,安康的生活充满了亲情和幸福。然而,命运的波折很快降临。淳熙七年(1180)2月,安康的父亲赵恺病逝,年仅35岁。赵恺在临终前将一份遗表交给孝宗,特意请孝宗照顾他的女儿安康。根据赵恺的遗愿,安康被晋升为安康郡主,家族失去了一位重要支柱。
此时,14岁的安康和母亲韦夫人一同返回了临安,而安康的大弟赵摅不久后也去世,年仅12岁。安康的家庭再次陷入孤寂和悲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康逐渐从伤痛中恢复,她开始承担起照顾弟弟赵抦的责任。
淳熙十年(1183),安康已经17岁,被孝宗指派与殿前司前军统领罗忠信的儿子罗良臣成婚。此时的南宋已历经岁月,安康出嫁时,继承了宋代皇室严格的婚姻礼仪,甚至包括对丈夫家庭的敬重。在出嫁之际,孝宗特别对罗忠信夫妻叮嘱,要恪守古礼,不得纵容安康,确立了安康的角色和责任。
安康婚后,生活逐渐平静。她与丈夫在浙江西部生活多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尽管她的婚姻没有太多显赫事迹,但依然可以看出安康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她的母亲韦夫人病逝后,安康也回到了临安,处理母亲的后事。此时,光宗已去世,由宁宗继位,安康的生活才逐渐回到了正常轨道。
在宁宗的支持下,安康的丈夫罗良臣开始活跃于政坛。他向宁宗请求借用一部分军队,利用这些兵员来辅助他的政治和私人事务。这一时期,安康也为丈夫的事业提供了支持。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安康的丈夫去世,她开始回到临安。根据历史记载,安康的最后几年较为平淡,直到开禧元年(1205)去世,享年39岁。虽然安康未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她是南宋皇室唯一存活并成长成婚的孙女,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康的早逝,在南宋皇室中显得格外悲凉。在她去世时,许多皇室成员仍未能活到长大,她的生命也显得尤为珍贵。她作为南宋仅有的“公主”之一,位列《宋史》中的公主传,反映出她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她的生命故事也映射出南宋时期皇室子嗣凋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