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实战,深入了解更多精彩的人物故事!
1942年深秋,乔冠华历经多次波折,孤身一人从香港辗转来到重庆。刚进城,他便叫了一辆计程车,径直赶往好友冯亦代的住所。两人多年来情谊深厚,早在香港时便频繁通信。两年前,冯亦代回国,落脚重庆,表面上是印钞厂的副厂长,暗地里却承担着地下党的重要任务。得知好友乔冠华前来,冯亦代特意准备了一间房间,细心安排他的住宿环境。
不久,另一位好友夏衍前来探望乔冠华。两人相聚后,热烈讨论当前抗战形势及国共两党的复杂关系。乔冠华向夏衍表达了心愿——希望能够拜访周恩来。彼时,周恩来身处重庆,肩负统战重任,既要与国民党打交道,也要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日常工作,事务繁忙。几天后,周恩来终于抽出宝贵时间,接见了乔冠华。
夏衍陪同乔冠华一同前往位于曾家岩50号的周恩来公馆。周恩来白天多在此办公,环境简朴而庄重。乔冠华内心激动不已,早已耳闻周恩来大名,却始终未能谋面。周恩来见面后,微笑着握手,彬彬有礼地请两人落座。
周恩来亲切地说道:“我早就听说过你,知道你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欢迎你来重庆工作。”乔冠华言辞流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与现状。周恩来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询问他关于香港沦陷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情况。
谈完正事,周恩来还体贴地关切起乔冠华的身体状况。乔冠华坦言:“最近还算不错,只是有些疲惫。我带着灌肠器,因为肠子不好,只能靠这个辅助治疗。”周恩来听后,语气温和:“你要多休息,好好检查身体,工作上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过几天再说。”
虽然这次会面时间不长,但乔冠华心情格外愉悦,他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希望。之后,他多次前往红岩村,聆听报告和演讲,渐渐熟悉了周恩来及其他同志。
不久之后,乔冠华加入了《新华日报》编委会,主要负责国际新闻专栏,同时兼任《群众周刊》主编。写作一直是他的强项,笔锋犀利且对国际局势十分了解,新岗位上他很快就得心应手。《新华日报》报社设在化龙桥小镇,紧邻嘉陵江畔,由几间平房和一座二层小楼组成。报馆后方虎头岩山中开凿了一个防空洞,印刷厂隐藏其中,极其隐蔽,可抵御日军空袭。
周恩来对《新华日报》的工作非常重视,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会议。报社人才济济,各司其职,保证了报社在艰难环境下的正常运营。乔冠华在报社如鱼得水,工作开展顺利,同事间关系融洽。待他逐渐熟悉后,周恩来还安排他参与南方局外事组的工作,积极参与党的外事活动。
周恩来鼓励他:“你过去在华南和海外经常与外国人接触,重庆这里有使馆、美军总部和众多外国记者,外事任务繁重,你正好能发挥你的才华。”
起初,乔冠华打算暂住在冯亦代家中,但不久行踪被国民党军统局发现。军统二处处长王新衡亲自上门找他。幸亏那天乔冠华还未回家,冯亦代巧妙敷衍,成功将王新衡打发走。此后,乔冠华不能继续住在冯家,只得搬进化龙桥报馆,那里虽拥挤,但相对安全。
在南方局外事组工作期间,乔冠华注意到一位年轻女同事龚澎,她是周恩来的英文翻译。龚澎比乔冠华小一岁,父亲曾参加辛亥革命,她自幼耳濡目染革命思想。龚澎童年在上海教会女子中学学习,后考入燕京大学,学业优异,尤其精通外语。国家局势日益严峻,日本全面侵华,激发了她强烈的革命热情。毕业半年后,她毅然前往延安参加革命,曾任毛泽东的英文翻译。
1939年,龚澎调往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秘书处工作,并与彭德怀秘书刘文华相识相爱,婚后不久龚澎被调至重庆,而刘文华留守彭德怀身边。不幸的是,1942年刘文华因急性阑尾炎去世。噩耗传至重庆,龚澎痛不欲生,遂全身心投入工作。
两人在外事组时常并肩出席外事活动,感情逐渐加深。1943年春夏交替的一天,两人约定一起赴见外国记者,但到了约定时间,乔冠华未现身。龚澎前往他住处,发现乔冠华倒卧床上,双手捂腹痛苦呻吟。
她立即奔向附近市民医院,找来曾为她治臀部脓肿的外科医生李颢。李颢检查后诊断乔冠华患有肠穿孔导致的腹膜炎,需紧急手术。几位同志合力将他送院,由经验丰富的梁医生主刀,李颢辅助,手术历时十几个小时。尽管手术完成,乔冠华仍状况危急,失血过多,血压极低,需紧急输血。
当时血液极度匮乏,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的同志得知后,纷纷排队献血。李颢感慨战争时期血源稀缺,见这么多人愿意献血,足见乔冠华人缘极好。
有了足够血源,乔冠华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曾家岩办事处从某处弄到珍贵的盘尼西林,治疗效果显著,乔冠华终于转危为安。三周后李颢再次动手术,病情日渐恢复。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多次探望,龚澎几乎每天都来医院照料。
日久生情,两人心中萌发了爱意,却都羞于启齿。冯亦代夫妇同时认识他们,观察两人相处,觉得郎才女貌、非常般配,也察觉他们之间的情愫。于是,冯亦代夫妇做起了媒人,分别询问两人意见,发现只是缺少合适时机。
事情便顺理成章地促成了。周恩来得知后非常高兴,称两人天作之合。不久,乔冠华和龚澎低调结婚,没有举办婚礼,令许多人感到意外。
尽管没有婚礼,他们特别邀请了救命恩人李颢。1943年11月的一晚,三人在重庆七里岗一间小酒馆同桌共饮。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肴和酒水。乔冠华开心地说:“你是我们的大恩人,今儿请你喝喜酒,昨天我和龚澎结婚了。”龚澎也笑着说:“你治好了我的臀疮,又治好了老乔的肠疾,真是我们两人的救命恩人!”李颢听闻喜讯,举杯祝福:“真是失礼,没准备礼物,只能说句祝词:你们一才子一佳人,结为伉俪,实属佳偶天成。”
乔冠华笑着回应:“老兄说得太好,谢谢你的祝福。”这顿简单的酒席对三人意义深远。对乔冠华和龚澎来说是情感的见证仪式;对李颢,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
席间,李颢表达了想入党、去延安革命的愿望。夫妻俩全力支持,并积极帮助安排其行程。婚后,周恩来为乔冠华和龚澎在曾家岩50号安排了一个房间,二人从此共同生活几十年,缔结了坚贞美满的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