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究竟是如何安排后事的?不要过度神化他,真相更令人感动
创始人
2025-09-15 03:01:13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便于您及时获取我们的新文章,也可以方便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为了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可能会对部分细节进行润色,请理性阅读,仅供参考!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总是被誉为智者,他的智慧和谋略仿佛让人感受到神话的光环,许多人常常认为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甚至有传说称他安排好了一切,连死后棺材绳子何时断裂都预见得清清楚楚。而那口含七粒米、手握铜钱的神奇传说,真如故事般令人着迷吗?然而,细细品味历史,你会发现,诸葛亮所做的身后安排,虽不如传说那样神秘,但却更为人动容,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怀。

一代军师的最后北伐

自三国鼎立以来,诸葛亮便是蜀汉的重臣,他的一生都与战火与策划相伴。直到234年,他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这场战役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却深刻地体现了诸葛亮的战略远见与尽心尽力。从231年开始,为了这次北伐的顺利进行,诸葛亮便开始精心准备,他亲自监督军需物资的储备,并对每一项细节安排都尽心尽力。

这三年的准备阶段,他不仅关注粮草的储备问题,还特别注重军需的高效运输。他在蜀道沿线设立了多个粮草中转站,以保证供给线的畅通无阻。更令人钦佩的是,尽管深受疾病折磨,诸葛亮依旧每天不辞辛劳地审查账目,工作到深夜,丝毫不敢懈怠。此时,他深知,这可能是他为蜀汉所做的最后贡献,因此每一项安排都尤为重要。

在给刘禅报告家产时,他淡定而有条理地提到过800株桑树——这些树木是他为改善军需而亲自规划种植的,他在成都城外创建了这片桑树林,用于生产蚕丝,并制作军需物资。而那15顷地,便是他多年辛苦耕耘的实验田,通过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品种,旨在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军队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在临行前的一次朝会上,诸葛亮还亲自安排了留守事务,特别提到要继续推进农业改革。他深知国家的根本在于民生,哪怕是战时,也不能忽视百姓的疾苦。因此,他将灌溉系统的改进方案、新型农具的推广计划等细节都一一列出,希望为蜀汉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丈原的生死较量

尽管诸葛亮身患重病,依旧指挥着蜀军在五丈原与魏国大将司马懿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对峙。这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既是对智慧的较量,也是身体与意志的极限挑战。诸葛亮虽然每天都因病痛困扰,但他坚持亲自处理军务,并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战术部署,牵制了司马懿的进攻。

他在营地周围设置了多重防线,这不仅是为了防备敌军突袭,更是为了遮掩他身体逐渐虚弱的事实。每天夜晚,他都会命人点燃灯火,在帐篷内制造出他仍在指挥作战的假象。此外,诸葛亮还指挥将士们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目的是引导司马懿暴露出其防守模式。经过几轮试探,诸葛亮发现司马懿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利用敌方的防御薄弱之处进行巧妙反击。

为了保持将士们的士气,诸葛亮还在军营内设立了轮换休整制度,使得每一位士兵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此同时,他还开辟了一片菜园,既能为部队补充新鲜蔬菜,也能安抚将士们的情绪,体现了他对军队细致入微的关怀。

在这场持久的心理战中,诸葛亮巧妙地派遣使者送上了一些带有羞辱性质的女装,和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虚假情报,试图扰乱司马懿的判断。虽然时间一天天过去,诸葛亮的体力逐渐不支,但他依旧坚持每天召开军事会议,和将领们讨论战况,为未来可能的变故做好准备。

给儿子的一封“特别家书”

在明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诸葛亮写下了那封给年仅七岁儿子的《诫子书》。这个夜晚,他在帐中久久未眠,屡次拿起笔来,又放下,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帐外传来将士们操练的声音,让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隆中的求学岁月,那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岁月,塑造了他的人生信念。

这封信写得朴实无华,却字字句句充满深意。诸葛亮在信中不仅传达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更讲述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他提到,治国理政需要公正无私,教导百姓勤劳致富,并叮嘱儿子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理性思考。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信末附上的一张简易的地图,标注了蜀汉的重要城池和关隘。通过这张地图,诸葛亮希望儿子能够从小培养对国家的地理形势的认识,锻炼战略眼光。这份家书不仅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诲,更是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情期望。

为蜀汉挑选最后一份礼物

临终前,诸葛亮最为挂心的依旧是蜀汉的未来。他郑重向刘禅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认为费祎可以作为第二顺位候选人。诸葛亮对蒋琬的推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他多年的观察,特别是在军需后勤和民生事务上的处理能力,蒋琬表现出的冷静和稳重,正是乱世所需的品质。

在不选杨仪和魏延的原因时,诸葛亮也做了详尽的分析,他既肯定了他们的优点,也客观指出了他们的短处。此外,他还特别为姜维留下了培养计划,建议他从内政方面入手,积累经验,待时而动。

这些细致的安排,体现了诸葛亮深思熟虑的眼光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定军山下的最后嘱托

诸葛亮选择定军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这一选择不仅有深厚的战略考虑,也充满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定军山是军事要地,连接着蜀汉与中原的通道。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墓地能成为一个提醒后人继续追求北伐统一梦想的象征。

在葬礼的安排上,诸葛亮要求从自己的俸禄中支付所有费用,绝不动用国库资源。他还详细列出了丧葬的各项开支,甚至在预算中安排了一笔抚恤金,用于照顾北伐期间牺牲将士的家属。这份预算的详细列出,展现了他一贯精明、条理清晰的处事风格。

临终时,诸葛亮交代姜维,将自己生前使用的变阵图和兵书埋在墓前,作为留给后人的“特殊礼物”。这些图书承载着他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也蕴藏着他对和平的终极期望。

诸葛亮的一生,留下了无数遗憾,但他的身后事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浮夸的仪式,没有虚无的传说,只有一个忠臣、父亲和军师的深情厚意。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原创 米... 菲利普·库兹米奇·米罗诺夫,是苏联早期著名的军事领导人,生于1872年10月14日,诞生于俄罗斯帝国...
原创 官... 北宋时期的台谏信息处理方式 在北宋时期,台谏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依据其处理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主要类...
原创 此... 各位亲爱的读者, 在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这样可以确保精彩内容不再错过,随时随...
原创 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日后及时推送最新文章,也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始终...
新疆发现唐代石碑,用墨写成尚未...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可能会面临学碑还是学帖的困扰,碑刻笔画有金石气,刚健挺拔,对于提升笔力很有好处,但...
原创 汉...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些。 --- 众所周...
原创 当... 好的,我会在保证原意不变的基础上,适度扩充细节、调整表达,让文章更丰富而不失原貌。以下是改写版本: ...
原创 日... 1937年,日本参谋本部发布了一道令行禁止的命令:“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这番话并非单纯的豪言壮语,...
原创 刘... “大丈夫行事,应该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这句话出自关羽之口,简洁有力地总结了他的品格和人生。关羽...
历史“深”一度·这条路,习主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历史深处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不仅是经贸往来之路,更是和平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