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或称“九龙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晚期的一场政治风波。康熙皇帝共有35名儿子,其中11名早逝,剩下的24人中,有9位皇子参与了皇位的争夺。由于这场内斗涉及九位皇子,因此被后人称为“九子夺嫡”。这些皇子包括: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在这场皇权之争中,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够胜出,坐上那个唯一的皇位。其他兄弟尽管谋略迭出,最终还是没能如愿。而在众兄弟之间剑拔弩张之时,四阿哥胤禛采取了退让与低调的策略,最终凭借不争而争,赢得了康熙的青睐,成为了皇帝。康熙去世时,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即雍正帝),而其他参与争夺的皇子最终都未能如愿,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大阿哥胤禔
大阿哥胤禔是康熙的庶长子,由于当时康熙已有嫡子,他未能被立为太子。尽管如此,胤禔一直渴望着能够继位。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与康熙的矛盾被废除,胤禔看到了机会。为了博得康熙的欢心,胤禔向康熙暗示,他可以通过除掉胤礽来解决父皇的忧虑。然而,胤禔与康熙心腹赫舍里氏所生的胤礽一直关系密切,即使胤礽遭遇废黜,康熙对其依然十分疼爱。康熙并不愿听从胤禔的建议,反而感到极为反感。由于胤禔的权力欲望过于明显,康熙将其排除在继承人之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三阿哥胤祉揭发了胤禔企图通过迷信手段谋害太子之事,胤禔因此被削去爵位并关押。直至1722年雍正即位时,胤禔依旧被软禁。最终,胤禔在1735年病死,享年63岁,而他有整整26年是在囚禁中度过的。
二、太子胤礽
胤礽是康熙唯一的嫡长子,在他婴儿时期便被封为太子。直到1708年,胤礽随康熙巡游时,因未能及时关心突发重病的十八阿哥胤祄,康熙认为他缺乏仁爱之心,便将其提前召回京城。这一事件激起了其他皇子的嫉妒,他们纷纷向康熙告发胤礽的各种不足,康熙因此失望,将其废除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后,其他皇子纷纷加入了争夺储位的竞争,但众人的举动也令康熙感到压力山大。为了解决这场争斗,康熙再次立胤礽为太子,企图平息局势。然而,胤礽因被废后的不安全感,开始密谋政变,试图夺回权力。事情败露后,他再次被废,且被关押在宫中。
1724年,胤礽死于咸安宫,享年51岁。
三、三阿哥胤祉
三阿哥胤祉与太子胤礽感情深厚,两人曾同由荣妃抚养长大。胤祉曾帮助揭发胤禔对胤礽的不忠,成功让胤禔遭到康熙的处罚。然而,在太子被废后,胤祉尝试过争夺太子之位,但很快意识到形势对自己不利,最终选择退出争斗,闭门修书。雍正即位后,胤祉被调任至守陵,但因不满自己的处境而愤愤不平,最终被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1732年7月10日,胤祉在禁所病逝。
四、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是雍正帝夺嫡的最大对手。其性格温和机敏,深得民心,被誉为“八贤王”。他广结人脉,拥有众多支持者,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等人。康熙曾一度考虑将胤禩立为太子,但因他拥有过于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深感威胁,最终未选择他。
在雍正即位后,胤禩成为了他心头的钉子,雍正对其进行了打压。胤禩被削去爵位并被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狗”。不久后,胤禩死于狱中,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五、九阿哥胤禟
九阿哥胤禟一直支持八阿哥胤禩,并协助他对抗太子党和四爷党。在雍正即位后,胤禟因持续反对雍正的统治而被削去爵位,并被迫改名为“塞思黑”,含有侮辱之意。最终,他在囚禁中忍受折磨而死。
六、十阿哥胤?
十阿哥胤?,与胤禩同为八爷党的成员之一。雍正即位后,胤?拒绝履行护送蒙古活佛的使命,惹怒了雍正。虽然雍正当时地位尚不稳固,未敢与八爷党公开决裂,但他依旧决定将胤?囚禁。待乾隆即位后,胤?被释放,并度过了最后四年。最终,他于1741年10月18日病逝。
七、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即位后迅速获得宠爱,成为雍正朝的重要支持者。他被任命为和硕怡亲王,并且在政务中担任重要职务。胤祥不仅帮助雍正稳固了政权,还因其卓越的能力,最终成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1730年去世后,胤祥享受了诸多荣誉,生前与身后都极为显赫。
八、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与八阿哥胤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八阿哥争夺太子失败后,胤禵成为了八爷党的新希望。尽管雍正曾将其安排为西藏征战的将军,但胤禵在军中的威望并不高,导致了反叛的可能性不大。雍正即位后,胤禵被软禁在景陵,直到乾隆即位才恢复自由。胤禵于1755年去世,结局算是较为安稳。
这场充满权谋、背叛和残酷斗争的“九子夺嫡”,最终由雍正胜出,而其他失败者的命运则各不相同,充满了悲剧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