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廉
弘扬廉洁文化 共建清廉机关
清风送廉
清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就曾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清廉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子罕弗受玉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德。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