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由名将张巡主导的雍丘之战,是一场典型的经典守御战役,足以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叛军的领袖安禄山带领着十几万人的叛军,渡过黄河南下,主力直接西进,直逼东都洛阳。河南和都畿一带的大多数郡县陷入了叛军的铁蹄之下,仿佛河北各地的命运再度重演,纷纷失守。
真源(今河南亳县西),因为距离叛军主攻路线稍远,暂时没有被波及,因此得以暂时保全。此时,张巡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保卫一方安宁,他心里想着的是,如何协调全力,以防备叛军继续南下,甚至企图出兵反击。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并要求大家做好随时出兵迎战的准备,时刻待命。
不久后,张巡派遣的探子带回了情报,雍丘的县令令狐潮竟然主动投降叛军,并带领原有的部队支援叛军攻占其他郡县,导致雍丘县城变得空虚。张巡感慨地说:“令狐潮的妻子当年因犯罪被杀,事后他把妻子的玉镯送给了他人,没想到他竟心怀仇恨,在叛军来临时竟然选择背叛朝廷,真是可耻!雍丘作为汴河畔的重镇,若能重新收复,既可以牵制叛军的一部分力量,减轻关中的压力,还能有效阻挡南下之敌。”他迅速命令全军集结,立即进发前往雍丘。
雍丘(今河南杞县)的失而复得传到了叛军首领们的耳中,他们怒不可遏,立即派遣令狐潮带领四万精兵返回,重新占领这座城市。张巡明白当前形势,城中的守军不足三千,而叛军的主力有四万,若仅靠硬拼,很难抵挡住叛军的猛烈攻势。因此,他决定用智谋来打破僵局。
当叛军开始合围雍丘城时,张巡精心布置,一千名士兵被派上城头,吸引敌人的注意。与此同时,张巡亲自带领一千多名精兵,分成几个小队悄然出城,从不同方向突袭敌营,成功迫使叛军弃营后撤。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守城的士气,城内的军民都感到了希望。
然而第二天,叛军加大了攻势,出动了超过一百架楼车,猛烈冲击雍丘城。张巡临危不惧,他指挥士兵搬运大量柴草,将其浇上油,点燃后从城头丢向楼车,成功地遏制了叛军的攻势。同时,他又分兵出城,发动反攻。唐军上下夹击,给叛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叛军再次不得不撤退。这一轮接一轮的攻防战,雍丘城始终稳如磐石。
但经过了六十多天的持续战斗,张巡面临了巨大的困境:城中的粮草所剩无几,箭矢也已告罄。将士们焦虑不安,纷纷向张巡请示接下来的计划。
张巡站在城墙上,观察着汴水上频繁往来为叛军运送军资的船只,忽然眼前一亮,心生妙计。他笑着对众人说道:“粮草虽无,但我们可以借来。”
当天夜里,张巡命令打开南城门,点亮火把,守军迅速在城南扎营,吸引了叛军的注意。令狐潮见状,立即将精锐部队集中在张巡的营地前方,严阵以待。然而,张巡却悄悄调动另一批人马,秘密出北门,快速前往河边,成功击杀了守船士兵,劫取了大量盐米回城,并将无法搬走的部分盐米焚烧,数百艘船只在火光中化为灰烬。令狐潮见到北方起火,意识到自己中了张巡的计策,气愤地拍打胸口。
次日,雍丘城内的将士们吃上了久违的饱饭,而大部分士兵的任务却异常轻松——扎草人。短短时间内,一千多具草人被制作完成,但谁也不知道它们的用途。张巡没有透露,只是让大家带甲休息,等待行动。
夜幕降临,星光朦胧,正好能看清二十步内的轮廓。张巡命令道:“好了,放吧!”
那些草人被一一放下,随着绳索缓缓滑向敌营。叛军的哨兵紧张地报告了这一动静,令狐潮冷笑一声:“张巡昨晚的计策成功,肚子饱了,今天胆气也大了,居然敢出兵偷袭!他也真是小看我了!”于是他命令弓箭手集结,准备射杀这些假兵。
弓箭手们咬牙切齿,纷纷射出箭矢,火力十足,箭如雨下。直到黎明,令狐潮走出帐篷一看,哪里有敌兵的影踪?才意识到自己再次中了张巡的诡计。令狐潮怒火中烧,命令停止放箭,清点损失,竟然被张巡借草人骗走了十几万支箭,气得直骂“岂有此理”。
然而几天后,令狐潮迎来更大的羞辱。又一个黑夜里,睢阳城头再次出现了类似的身影。令狐潮心想,这次绝不能再上当,他决定不再理会这些假人影,认为连续两次被戏耍已经足够丢人。但这次,张巡的军队中,出动的却是真正的五百精锐士兵。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扑向敌营,将叛军将领活捉了十四人。令狐潮不得不放火焚烧营地,带领残兵连夜撤退。
这场以张巡为主的雍丘之战,凭借着智慧与勇气,成功地捍卫了唐朝的一方安宁,成为了古代战争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隋唐人物评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