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一生育有三子,分别是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此前,我们已经详细探讨了阿济格与多尔衮的故事,而今天,我们将重点讲述多尔衮的同胞弟弟——豫亲王多铎。
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由于年纪较小,在努尔哈赤在位期间,他并没有显赫的战绩。到了皇太极天聪二年,年仅十四岁的多铎随皇太极一同征讨蒙古的多罗特部,成功立下战功,被赐予了“额尔克楚呼尔”的称号,这个称号的意思是“勇敢的将军”。
天聪三年,十五岁的多铎随皇太极进攻明朝。后金军一路打到北京广渠门外,而由于多铎年纪最小,他被指派留守大本营。正当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带领主力部队与明军激战时,多铎却收到了紧急军情:一支被击溃的明军,得知大本营守军并不强盛,决定发起进攻。面对敌人的来袭,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表现出过人的胆略与决心,他率领少数守军,将来犯的明军一举击溃,保住了大本营。这场广渠门之役,虽然多铎是因年幼被指派留守,但他却凭借着去年征讨蒙古的经验与勇气,再次取得了胜利。
天聪六年,十八岁的多铎以右翼先锋的身份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俘虏了上千名蒙古士兵。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正式登基为帝。在这一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多铎因其出色的军事表现,被晋封为亲王,成为皇族中最年轻的亲王。
崇德六年,多铎参与了规模庞大的锦州之战,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联手打败了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接着,来援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也中了多铎的埋伏,差点丧命。
崇德七年,多铎巧妙地收买了明军松山的守将夏承德,在半夜时分放清军进入,最终俘获了明军的主帅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顺治元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多铎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大军,凭此功绩被封为定国大将军。随后,他一路追击,直至陕西潼关。
顺治二年正月,李自成亲自率领步兵与骑兵前来进攻多铎。然而,由于李自成军队士气低落,最终阵脚不稳,导致大军溃败。战后,清史稿中描绘了当时战场的惨烈场面:“尸满壕堑,械胄弥山野”,这意味着战场上布满了死去将士的尸体,连沟壕中也堆满了尸体,整个山野间散布着被丢弃的兵器与盔甲。
此战之后,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剩余的将士们逃回西安。没多久,李自成的部下马世尧就带着七千人投降了清军。四月份,多铎奉命前往扬州对抗南明的军队。扬州的防守由史可法指挥,史可法誓死不降,但在多铎的攻势下,七天内扬州陷落,史可法也在此时被多铎处死。
顺治三年,多铎又被派遣征讨蒙古的苏尼特部。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激烈战斗后,他斩首数千,俘虏了上千名士兵,缴获大量物资,包括马匹二万多匹、骆驼近两千只、牛羊超过十万头。大获全胜后,多铎回朝时,顺治帝亲自出迎,并表示嘉奖。
顺治四年,多铎被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并赐予金千两、银万两。这些奖赏,许多是哥哥多尔衮的帮助,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到了此时,年仅三十四岁的多铎几乎拥有了所有荣华富贵,生活已然进入巅峰状态。
然而,命运之神却在此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顺治六年三月,多铎不幸感染了当时被满清人视为致命的天花。几个月后,多铎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相比于他的两个哥哥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的结局相对较为安详。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外狩猎时意外身亡,没过多久,阿济格因谋反被顺治帝处死。
参考资料:《清史稿·列传第五·太祖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