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神秘的高句丽王朝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代表之一。从汉代到唐代,这一王朝曾长时间归属于我国中原地区。
我国在2003年为其遗址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并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核,最终在2004年7月1日下午13点18分顺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此,韩国一贯心怀不满,试图借此机会进行抹黑和抗议,企图占有我国的传统文化。然而,联合国的公正回应让这些无理的抗议声被彻底驳回,令人感到非常振奋。
实际上,韩国不仅在高句丽王朝申遗的事件中频频碰瓷,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早已成为韩国掠夺的目标。
中华文明悠久辉煌,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留下了无数瑰宝,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而韩国,作为一个地域狭小的国家,一直在觊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试图将这些文化遗产据为己有,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地位。
在争取世界文化遗产时,韩国不断声称泡菜、中国结,甚至农历新年、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均为韩国独有的文化,希望借此名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仅如此,近年来韩国还通过综艺节目和各种媒介平台故意扭曲我国形象,抹黑我国文化,甚至通过油管等国际平台组织有目的的舆论引导,借助外界对中国历史的相对无知以及中文在国际上的传播局限,进行对我国形象的抹黑和误导,意图以此掠夺我国的文化资产,借机为大韩民国塑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虚假形象。
那么,为什么韩国的传统文化总是能够和我国传统文化紧密挂钩呢?
最早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汉代,那个时候,韩国曾作为我国的附属国存在。作为强国,我国的文明与文化自然成为周边小国学习的对象,韩国便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长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历史背景,让韩国有了频繁“碰瓷”我国文化的机会。
尽管韩国的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但其娱乐产业却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韩剧、韩综、韩国偶像团体等“韩流文化”的输出,不仅在我国占有一席之地,还逐渐扩展到整个亚洲,甚至世界范围。
然而,自从韩国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反导系统,并表现出对美方的明显亲近态度之后,韩国的这一做法便被外界看作是针对我国的行动。而在韩国娱乐圈不断爆出丑闻的同时,我国在2016年实施了“限韩令”,对韩流文化进行限制,导致韩国文娱产业在我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滑。
为了恢复文化输出的影响力,韩国试图在综艺节目中加入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甚至在油管等平台继续进行针对我国形象的抹黑与扭曲,试图通过篡改历史、剽窃我国的文化,以重新赢回过去的“辉煌”。
韩国文化能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挂钩,主要是因为其早期文化的发展曾受到我国的深刻影响,这也是韩国能够借此进行文化掠夺的根本原因之一。通过舆论宣传和综艺节目等手段,韩国逐步将经过“加工”后的文化与历史植入民众心中,让他们相信这些本应属于我国的文化与传统实际上是属于韩国的。
此外,借助油管等全球性平台,韩国有组织地在国际上进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误导性宣传。由于我国在这些平台上的用户相对较少,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反击,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韩国文化“归属”的误解。
对于韩国此次针对吉林高句丽王朝遗址申遗事件的抗议,实质上,韩国只是基于其历史上某个时期短暂归属高句丽王朝的历史背景进行的无理辩解。事实上,这只是高句丽历史长河中一次短暂的领土变迁,并不代表韩国有权利在此事上进行干涉。
面对韩国这种毫无根据的文化掠夺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对我国传统文化给予足够重视,深入挖掘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打铁先得自身硬”,我国要通过自媒体、官方媒体、传统电视等多种渠道,向国民普及传统文化。同时,通过综艺节目、明星效应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娱乐产业中,提高民众的认知度。
可以设立“传统文化日”,鼓励全民参与文化学习与传承,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加强文化的全民参与感。此外,在学校中可以设置相关课程,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海外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扩大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外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虽然韩国在吉林高句丽王朝申遗事件中的抗议被联合国驳回,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方面,我国还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
我们清楚地知道,文化属于我们,但我们需要保护它,增强主人翁意识,防止其他国家窃取和篡改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只要我们不断巩固文化根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不可能被外界掠夺。未来,我国必将重新展现文化大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