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304年~329年),又被称为汉赵,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它是由匈奴贵族刘渊在西晋末期建立的。最初,汉赵并未能立刻灭亡西晋。直到第三任皇帝刘聪登基后,才真正结束了西晋的统治。因此,在汉赵的几位帝王中,刘聪的名声尤为显赫。
一
刘聪是汉光文帝刘渊的第四子,母亲是张夫人。年幼时,他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文武双全。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刘聪随即投靠司马颖,担任右积弩将军。公元304年,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并立刘聪为右贤王,刘聪与父亲一同返回匈奴五部,为司马颖带来了匈奴的援军。
然而,刘渊并不甘心屈居于人下。在回到五部后,他便自称大单于,而刘聪则被改封为鹿蠡王。刘渊开始集结力量,宣布自立为汉王,并建立了汉赵。随后,刘渊任命刘聪为抚军将军。汉赵建立后,刘聪频繁出征西晋,不仅屡次获胜,还为自己日后通过弑兄登基创造了基础。
元熙五年(即晋永嘉二年,308年),刘聪被派往南方占据太行山。同年年底,刘渊即位称帝,刘聪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很快,刘聪又被封为楚王。次年,他联合王弥和石勒等人进攻壶关,击败了司马越派遣的施融和曹超,攻破屯留和长子,并迫使上党太守庞淳投降。
几个月后,刘聪再次率军攻打洛阳,成功击败了平北将军曹武,并一路推进到宜阳。然而,第二次进攻洛阳时,司马越趁刘聪到嵩山祭祀的机会派兵进攻留下的汉赵军,致使呼延朗被杀。尽管刘聪极力想要继续进攻,但在父亲刘渊的劝说下,刘聪最终撤军。
二
刘聪回到平阳后,被任命为大司徒。公元310年,刘渊因病,任命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与太宰刘欢乐和太傅刘洋共同负责政府事务。尽管刘聪未能继位为皇帝,但他在汉赵朝廷的权力已接近顶峰。没过多久,刘渊去世,太子刘和继位。
刘和即位后,意识到刘聪掌握了极大的兵权,心生危机,决定铲除刘聪。面对威胁,刘聪并没有坐以待毙。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刘聪率军从西明门冲入皇宫,并在光极殿西室处杀害了刘和。弑兄之后,刘聪正式登基为帝。值得注意的是,刘聪当时还有一个嫡兄刘恭仍活着,而刘聪因为“越次而立”感到忌惮,便在刘恭睡觉时暗中破墙将其杀害。
刘聪即位后三个月,便派遣刘曜、王弥及其子河内王刘粲等人,率军进攻洛阳,途中与石勒汇合,并在渑池击败西晋将领裴邈。次年,汉赵大军攻入洛阳,攻占晋宫,掠夺宫中的珍宝,并残忍杀害西晋的官吏和宗室成员,尸体不计其数。晋怀帝和羊皇后也被俘虏并带回平阳。刘聪大赦全军,改年号为嘉平,并将晋怀帝任命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嘉平三年(313年)正月,刘聪在宴会中命令晋怀帝以青衣行酒,晋朝的旧臣庾珉和王俊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悲愤,不禁哀号,令刘聪感到十分厌恶。因此,他下令杀害晋怀帝、庾珉等十余名晋朝旧臣。
三
晋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后,西晋的皇太子司马邺即位为帝,即为晋愍帝。面对这一变化,刘聪并未放松警惕,继续派遣大军向西晋进攻。公元316年11月,晋愍帝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向汉赵大军投降。公元317年12月20日(即318年2月7日),刘聪在平阳下令处决晋愍帝,时年仅十八岁,标志着西晋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