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学(河南商丘)
1893年12月26日,伟大的毛泽东在湖南省韶山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家庭诞生。童年时期,他主要是在外祖母身边成长,受到舅舅的深远影响,从小便培养了爱好阅读的习惯。幼小的毛泽东,在那宁静的乡村中,常常可以在书本的世界里遨游,仿佛与庄稼和土地的联系并未割断。
他的父亲是一位勤劳而简朴的人,但对于孩子的学习却并不太关注。毛泽东9岁那年才首次步入学堂,到了13岁到15岁那段时间,父亲要求他退学回家,帮助家里记账或下田干活。尽管面临着这样艰苦的现实,他依然利用夜晚的时间,悄悄地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饥渴地汲取知识。
到了18岁时,毛泽东的表兄王季范出面进行了多次说情,这才促成了他外出求学的机会。在湘乡驻省中学就读期间,不满足于学校所教授的课程,他选择了休学,前往定王台图书馆,潜心汲取浩如烟海的书籍。在湖南省立师范学校度过的五年中,他得到了杰出教师如徐特立、杨昌济、王季范等的悉心指导。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时,毛泽东还积极组织了新民学会,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长沙、岳阳等地进行考察与游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毛泽东的求学经历,不难想象,他最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重塑国家面貌的伟人,并不仅仅依赖于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更多地是因为他对知识广泛而深入的涉猎以及不懈的追求。在投身革命事业之后,他始终坚持将读书与实际革命活动相结合,在运动中汲取经验,在战争中总结教训,在国家建设中学习建设之道。
毛泽东一生中将读书视为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事情。即使在艰苦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面对恶劣的环境,他曾两度舍弃了自己的孩子,而身边的书籍却从未离开。他常常在坚硬的石头上、马背上、窑洞里,借着微弱的油灯,埋首于撰写一篇篇宏伟的著作之中。正如他所展现的那样:
“居石览群书,凭凳写宏文,马上树下钻研勤,千秋典范存。”
(作者近照)
徐永学,籍贯河南睢县,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同时担任河南省诗词学会的常务理事,并且是商丘市诗词学会的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