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项羽无疑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这一年,他以西楚霸王的身份重塑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以楚国为霸主的列国王侯体系。项羽出征前不过是楚国的一名普通将军,尚非主将,然而一旦来到关中,他便一举封号西楚霸王,建立了自己的西楚国,并通过分封众多诸侯的方式掌控了整个天下的局势。正如史学家司马迁所感慨的那样:“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的成功,堪称独一无二,他的壮丽篇章无疑是历史上难以复制的传奇。
然而,项羽的辉煌并未能维持太久,在楚汉争霸中,他最终败于刘邦,战败后的项羽在垓下自杀,带着不甘的决绝。至今,人们还在回忆项羽,依旧念着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哀叹。那么,项羽在鸿门宴上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最终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我们先来列出这十八位诸侯的名单。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在鸿门宴上分封的十八位诸侯分别为:章邯为雍王,封地废丘;司马欣为塞王,封地栎阳;董翳为翟王,封地高奴;刘邦为汉王,封地南郑;申阳为河南王,封地洛阳;司马卬为殷王,封地朝歌;张耳为常山王,封地襄国;英布为九江王,封地六;共敖为临江王,封地江陵;吴芮为衡山王,封地邾;臧荼为燕王,封地蓟;魏豹为西魏王,封地平阳;田巿为胶东王,封地即墨;田都为齐王,封地临淄;田安为济北王,封地博阳;赵歇为代王,封地代;韩成为韩王,封地阳翟;韩广为辽东王,封地无终。大部分这些人跟项羽一样,最初是为了拯救赵国而出征,然而,他们与项羽形成了深厚的联盟,重新塑造了天下的格局,很多人都在一夜之间从将军变成了拥有一方诸侯之地的王侯,享受着与项羽平起平坐的荣耀。
那么这些人物的结局又是如何呢?首先来看关中一带的王们。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成功收复了三秦,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选择了投降,章邯则被围困在废丘自杀。司马欣虽然曾在彭城之战后逃回项羽的大本营,但最终在汉四年(公元前203年)的成皋之战中被击败,并选择自杀。值得注意的是,董翳的结局并没有明确记载,史书中并未提及他的最终命运。
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经过彭城之战的惨败后,回到关中,重新水灌废丘,章邯在绝望中自尽。至于刘邦本人,经历了种种艰难斗争后,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
再来看东部的韩、魏、赵等国的王们。韩王成虽然被项羽封为韩王,但最终项羽剥夺了他的王位,并在彭城一事后将其处决。河南王申阳和殷王司马卬,二人在刘邦复兴三秦后投降了刘邦。彭城之战后,司马卬战死,申阳则下落不明。西魏王魏豹曾先后投降项羽与刘邦,但在汉二年(前205年)秋天,魏豹在刘邦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向汉军投降,并在随后的荥阳之战中被周苛杀害。
代王赵歇由张耳和陈馀联合推立为赵王,鸿门分封后,因不满项羽的分封,陈馀联合田荣击败了张耳,赵歇因此再次被立为赵王,但最终在井陉之战后,被汉军击败并杀害。张耳最终在汉四年(前203年)获得刘邦的封赏,被立为赵王,享年六十岁。其子张敖继位,后因与刘邦的丞相贯高事件牵连,被废为侯。
齐国的局势也充满变数。田荣对项羽对齐国分封不满,决定起兵反抗,结果击败了齐王田都。田都逃往楚国,最终下落不明。胶东王田巿本为齐王,但在田荣的逼迫下,他坚决前往胶东国履行王位,却在即墨被田荣所杀。济北王田安也未能逃脱田荣的手中,最终遭其杀害。
燕国的局势也显得错综复杂。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但不久后韩广被燕王臧荼取而代之,并在随后的斗争中兼并辽东土地。汉军剿灭赵国后,臧荼决定归附刘邦,燕国最终成为汉朝的一部分。然而,臧荼的命运并不长久,因不满汉朝政权,臧荼在刘邦建立汉朝的当年起兵反抗,但很快叛乱被镇压,臧荼被俘。
最后,关于楚地的王们,英布自被封为九江王后,决定远离朝政,过上自己的隐士生活,但最终在刘邦的游说下,他加入了汉阵营。虽然英布最终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并领有四郡,但由于异姓诸侯王地位的不稳,他在汉十一年(前196年)反汉,最终被汉军击败并在逃往长沙途中被杀。
临江王共敖去世后,其儿子共尉继续忠诚于项羽,但项羽死后坚决不向汉军投降,最终在汉五年(前202年)被刘贾和卢绾所灭。长沙王吴芮则是其中的异数,他的长沙国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得以继续存在,成为汉初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消灭的异姓诸侯国。
这些被项羽分封的十八位王侯大多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最终成了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尽管富贵与权位一度属于他们,但如流水落花,终究难免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