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各地的节度使如同雄狮般占据一方,形成了类似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割据局势。在这片割据的藩镇中,出现了一位实力平平却身份显赫的人物,他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裔。然而,尽管有着这样的血统,这位后代却无论是才干还是品德,均无法与先祖相提并论,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极为反复无常。那么,这位诸葛亮的后代到底是何许人呢?
一、归顺朝廷
这位后代名叫诸葛爽,是诸葛亮的第十二世孙,出生于青州博昌,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动荡岁月中。一开始,诸葛爽在县里担任役卒这个不起眼的职务,但不久后因与县令不和,被无辜毒打,心中愤懑不已,遂决然辞职,独自一人流浪街头,甚至一度以乞讨为生。到了咸通九年(868年),桂州的戍兵在庞勋的带领下发起了反对唐朝的起义,并迅速攻占了徐州。在这个重要时刻,诸葛爽毅然选择加入了义军。
凭借过人的勇气与智谋,诸葛爽很快在义军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个小校的职位。然而,庞勋不久后遭到官军的疯狂镇压,形势岌岌可危,诸葛爽见机行事,带领百余名士兵,毅然选择投靠朝廷。当他归顺后,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先后被累授为汝州防御使,在对抗沙陀的战争中更是担任了副招讨使,逐渐跻身于唐朝的高级将领之列。
二、反复无常
转眼不久,朝廷便任命诸葛爽为振武节度使,但原任节度使吴师泰却拒绝让位,唐朝不得不将职务转给诸葛爽,改为夏绥银节度使。此时,黄巢的义军已经逼近长安,唐朝命令诸葛爽“率代北行营兵马,赴难关”。当诸葛爽行至栎阳时,突然收到消息,听闻“潼关失守,车驾出逃”,他瞬间感到唐朝已经无力回天,随即选择了投降黄巢。
接下来,诸葛爽被黄巢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并迅速带领军队将支持唐朝的河阳节度使罗元杲赶走。没过多久,黄巢却因战败而归于沉寂,诸葛爽心中暗自焦虑,迅速调整战略,再度向唐朝表示归顺。那时的唐朝已在黄巢起义中元气大伤,不愿追究诸葛爽的过去,因此他依然继续担任河阳节度使,并进一步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愈加显赫。
三、藩镇败亡
在诸葛爽掌握河阳时,他面临着强敌的无形威胁。88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韩简突然发起攻击,导致诸葛爽在战斗中惨败,河阳也险些被敌军攻陷。然而,诸葛爽并没有气馁,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制定了出其不意的奇谋,在两个月后成功夺回了河阳,并击溃了魏博的军队,稳固了自己在河阳的统治地位。884年,李克用请求借道,但遭到诸葛爽的果断拒绝,李克用无奈之下被迫改道而行,未能如愿。
到了885年,韩简被牙军杀害,诸葛爽的军队因此士气大振。如果他能继续巩固自己的权力,或许能称霸一方,但命运对他却并不眷顾,886年,他因病去世,留下一个空虚的权力真空。其部下紧急推举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接替,但由于这些部将各怀心思、外敌亦虎视眈眈,最终在秦宗权的部将孙儒的攻击下,诸葛仲方毫无抵抗能力,不得不弃河阳,逃往宣武,从此,诸葛家族在河阳的统治至此落下帷幕。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