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不乏皇帝继位的谜团。无论是由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谣言,还是后人传颂下来的种种故事,许多皇帝的继位合法性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雍正皇帝的继位合法性便是其中的一个谜团,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对他继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然而,雍正皇帝在康熙帝驾崩当晚灵前继位时,做了一件令史学家也感到难以理解的事情——他突然下令逮捕康熙身边最宠信的御前侍卫赵昌,并迅速将其定罪,最后将其处决。
那么,雍正皇帝为何如此急于杀掉赵昌?赵昌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为什么会引起雍正的如此强烈反应呢?
作为康熙帝的御前侍卫,赵昌自然知晓许多宫中的秘密,尤其是康熙帝在皇子继位方面的偏向。这些信息对雍正而言,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当时,正在北京的西洋传教士们详细记录下了雍正逮捕赵昌的全过程。那天正是康熙皇帝去世的夜晚,雍正继位后,在获得朝中重臣和皇子王公的支持后,虽然其地位已相对稳固,但作为新皇的他并没有立即清除所有反对势力。相反,他反而提升了老八和老十三的爵位和地位。老十三,即后来的怡亲王,与雍正关系深厚,而老八的情况则不同,雍正意识到,这一时刻若过早处理反对者,反而对自己的合法性不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雍正皇帝在此时下令逮捕赵昌,这一消息迅速传遍朝堂,并令西洋传教士感到震惊。这是因为,赵昌与西洋传教士有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多次受命与他们往来,甚至充当了康熙与西方势力之间的中介角色。因此,赵昌的被捕,立即引起了西洋人的强烈关注。
雍正的愤怒似乎并不单纯。赵昌在康熙帝去世时,尚有一笔国库欠款未还,雍正以此为理由,下令将赵昌逮捕,并对其家人展开了严厉的惩罚。赵昌一家被迫变为奴隶,他家中的奴才和婢女也被重新分配,家产被全部充公。曾经深得康熙宠信的赵昌,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雍正给出的理由却并不站得住脚。关于赵昌滥用职权、打压西洋传教士的说法,显然无法令人信服。作为康熙的亲信,赵昌与西洋传教士的关系一直良好,甚至被他们称为“赵大人”,这一点很难与“滥用职权”相符。因此,雍正给出的这两个理由要么显得牵强,要么根本不成立。
许多学者开始推测,赵昌之死的真正原因,可能与他在“九子夺嫡”中的立场有关。赵昌曾是康熙皇帝最为宠信的侍卫,而他对雍正继位的某些秘密必然知情,若雍正让他继续存活,可能会成为对其统治的一大隐患。雍正显然深知这一点,所以决定先发制人。也许,赵昌的死是雍正清除异己、巩固自己权力的第一步。
学者们推测,赵昌之死与九皇子允塘有着密切的关联。九皇子允塘即是后来的“塞斯黑”,他被雍正发配到新疆。赵昌可能在“九子夺嫡”中站错了队,与允塘的关系过于密切,导致雍正认为他是威胁,因此将赵昌铲除,以震慑其他可能的反对势力。
从雍正处理赵昌的方式来看,他极有可能是为了震慑其他同样与“九子夺嫡”有牵连的势力。赵昌不仅是康熙的宠臣,且知道许多涉及雍正继位的秘密,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雍正没有选择利用赵昌,而是选择彻底消除这个隐患,以此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行动,显示了雍正深谙帝王之术。在继位后的初期,他果断清除了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所有因素,并通过赵昌的处置,向所有朝廷官员和皇子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任何触犯他的势力都将遭到严厉打击。这一策略,虽然看似简单,却让雍正成功巩固了自己的皇位,也为后来的清朝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源:
《从西方文献看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中国知网 作者:常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