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为何能在短短八天内攻破济南城?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吴化文的起义!这场突如其来的起义,打乱了王耀武事先的所有部署,导致他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济南战役中,攻城战进行得异常顺利,而唯独邮电大楼的战斗却格外惨烈——因为这座大楼被王耀武重新编整的74师驻守。尽管如此,济南的命运早已被吴化文的起义所注定,几乎不可逆转。
因此,吴化文的起义对济南战役的影响不可小觑,虽然吴化文在历史上的口碑并不甚好,但他依然获得了某种程度的优待和尊重,毕竟他的一举一动,已然牵动了战局的走向。
然而,在同一时期,另一位同样来自冯玉祥西北军、曾是国民党中将的将领起义后却让陈毅深感愤怒——这位将领便是郝鹏举。那么,郝鹏举究竟是谁?为何起义会激起陈毅如此愤怒呢?
一、从西北军到投敌
郝鹏举的故事,与冯玉祥的西北军密切相关。如今提到西北军,很多人心中都有复杂的情绪,因为这支部队培养出了不少将领,他们的命运两极分化,形形色色。像韩复榘、吴化文、郝鹏举、石友三等,或因抗战失利被蒋介石枪毙(韩复榘),或像吴化文一样,背弃国家投敌,加入了汪伪政权。而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像张自忠、吉鸿昌和高树勋这样的将领,他们忠诚不渝,英勇抗敌。
郝鹏举为何能被冯玉祥看中?其实很简单,郝鹏举年少英俊,机敏聪慧,最重要的是,他还懂得识字,这让他在冯玉祥眼中脱颖而出。冯玉祥破格任命他为机要传令员,从此成为了冯玉祥的得力助手。后来,冯玉祥更是送他到苏联基辅军官学校和莫斯科炮兵学校深造,亲自培养。
回国后的郝鹏举年仅25岁便晋升为第二十五师炮兵团长,可谓是前途无量。但令冯玉祥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轻将领竟然在中原大战时毫不顾及恩情,毫不犹豫地投奔蒋介石,轻松升任为国民党少将。
抗战爆发后,郝鹏举见日军凶猛,认为与蒋介石同舟共济无法战胜敌人,便转投汪伪政权,成为汪伪军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到了1945年初,日军的败局已定,郝鹏举再度见风使舵,跳回蒋介石阵营,最终成为新编第六路军总司令。这种反复无常的“跳槽”行为,堪称“轻车熟路”,与吴化文的表现如出一辙。
二、从起义到反悔
随着抗战胜利,蒋介石发起了内战,而郝鹏举开始感到疑虑重重。虽然蒋介石对他颇为宠信,但却让他的部队前线作战,且给的资源远远不如蒋介石嫡系,这让郝鹏举产生了被当作炮灰的感觉。于是,他决定再次“反水”——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熟能生巧的操作。
郝鹏举主动联系陈毅,表示愿意起义,声称他手下有两万多兵力,远超高树勋起义时的兵力,想要知道解放军能够给予他什么样的待遇。陈毅派人去接洽,明确表示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不能像国民党一样提供金钱物资,但愿意与他诚意相待。郝鹏举提出的要求则很简单:四个不离——官不离兵、兵不离官、弹不离枪、枪不离身。这些要求几乎就是想要保留自己独立的部队和地位。
陈毅对此没有拒绝,表示可以满足他的要求,郝鹏举因此决定于1946年1月起义。陈毅的诚意让郝鹏举觉得这场交易非常合适,毕竟他只是想保留队伍,继续享受优待。
然而,当蒋介石得知郝鹏举起义后,丝毫不慌张。一方面,蒋介石当时在各个方面占优,另一方面,他深知郝鹏举的性格——给个小甜头,郝鹏举一定会回归。果然,1947年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郝鹏举看到形势变化,选择再度反水,重归国军,出任鲁南绥靖司令。
三、陈毅的愤怒与报复
但郝鹏举低估了陈毅,也低估了解放军的决心。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并不是国民党,郝鹏举若想来去自如,显然是错误的判断。
1947年2月6日,郝鹏举被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追击并全军覆没,郝鹏举本人被活捉。两天后,郝鹏举被押解至临沂,他突然要求见陈毅。陈毅听闻后前往与他对话。
陈毅到场后,开门见山地问:“请坐,慢慢谈。你去徐州见过陈诚吗?”这句话点出了郝鹏举心中的秘密。郝鹏举只得承认,确实与陈诚谈过,并出任了“鲁南绥靖司令”。
陈毅接着问他,为什么投蒋后会声称中共对他们的监视很严,是否暗示他是被逼投蒋的?郝鹏举则辩解那是中央社的谣言。陈毅听后愤怒至极,直言:“我们早知道你会叛变,把队伍带走也没意外。最让我愤怒的是你竟然杀害了我方派去的联络人员!”
这番话显示了陈毅的愤怒,因为郝鹏举的所作所为不仅出卖了他自己,更无视了与解放军建立的信任。最终,郝鹏举在谈话后试图逃跑,却被解放军当场击毙,彻底结束了他投机取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