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后,张国焘凭借自己手中的兵力和实力,主动向中央提出要求要官。中央考虑到团结的重要性,最终同意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然而,张国焘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反而公开提出分裂红军。他不仅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还自立“中央”,走上了与党中央背道而驰的错误道路,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张国焘有一个弟弟,也同样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的名字叫张国庶。与哥哥的行为截然不同,张国庶始终保持着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且一直在为实现理想而奔波,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那么,张国庶究竟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他的命运又是怎样的?
张国庶于1905年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是张国焘的亲弟弟。年轻时,张国庶在萍乡一带接受教育,且在中学时期便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4年,张国庶加入了共青团,次年便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成为萍乡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
加入党组织后,张国庶积极参与各种宣传活动。尤其是在1926年国民党誓师北伐后,国内的革命气氛空前高涨,张国庶回到家乡,积极支持北伐军并为两党第一次合作做出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大革命浪潮的爆发。
然而,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谷。此时,党组织决定让张国庶前往苏联莫斯科深造,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学成归国后,张国庶被派往上海,担任中央巡视员,负责检查和巡视地下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那段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加大了对进步人士和地下组织的打压力度,江西九江的革命组织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30年3月,张国庶接到中央的紧急指令,前往江西重建遭到摧毁的党组织。到达江西后,张国庶担任了江西省委书记,领导了全省的地下斗争。期间,他不辞辛劳地奔走基层,积极营救被捕的同志,并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组织群众展开抗争。
除了这些,张国庶还十分重视湘赣苏区、赣西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建设。他特别关注赣东北红军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他派遣了许多优秀的干部到赣东北红军,并通过多方渠道为苏区提供了情报与军事地图,有力支援了革命斗争。
然而,1930年5月,张国庶因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即便在被捕后,张国庶依然保持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敌人通过叛徒得知了他是江西省委书记,且还是张国焘的亲弟弟,便将他押解至南昌。随后,国民党一方面威逼利诱,另一方面继续派人搜捕其他革命同志。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国庶坚守着革命信仰,严守组织的秘密,最终敌人也无能为力。没过多久,张国庶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年仅25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许多革命同志也因此被捕,造成了张国庶叛变的假象。国民党还伪造了他“自首”的材料并在报纸上公之于众。
因此,张国庶牺牲后,长期未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背负了沉重的冤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在查阅历史档案时,终于查清了张国庶牺牲的真实经过。1985年,组织为张国庶恢复了名誉,并追认为烈士,终于为这位革命先烈正名,他的革命事迹得到了应有的纪念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