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功德林监狱中,如果说谁最有威望,那无疑是王耀武和杜聿明。两人不仅同年出生,而且都是当时一批获得特赦的高级将领。虽然他们都在同一批人中获得了特赦,但出狱后的生活却各有不同,而这种不同的命运,主要是因为两位的妻子。
杜聿明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曹秀清,这在当时的国军高层中极为罕见。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婚姻也是父母的安排。结婚时,他们已经非常恩爱,这也是他们婚姻长久的原因。杜聿明被俘后,曹秀清跟随很多军属一样,前往台湾。当时她得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阵亡的消息,深感悲痛,为了生活,她选择了去台湾。她原本以为国民政府会对杜聿明的贡献有所回报,给她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曹秀清的期待并未得到满足,到了台湾后,她的生活异常艰难,几乎没有人关心她。她悔不该来到台湾,甚至产生了想要返回大陆的念头。就在这时,她得知丈夫杜聿明并未在战场上死去,而是被关押在监狱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曹秀清决定不再犹豫,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大陆,与杜聿明团聚。经过重重困难,她终于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杜聿明出狱后不久便见到了妻子,随后两人相依为命,杜聿明也因此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晚年,一直到1981年才去世,享年77岁。
王耀武则是另一番情景。1959年12月,作为首批被释放的战犯,王耀武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见面时,周总理关切地问道:“既然出来了,是否可以与家人团聚,知道妻子在哪里了吗?”王耀武感到非常温暖,立即回答说:“她在香港,我会尽快联系她,叫她回来。”
王耀武和妻子郑宜兰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波折。郑宜兰出身于名门,与王耀武相识是在北伐时,二人结婚后生活美满。尽管王耀武常年在外带兵,依旧很顾家,常抽时间陪伴妻子,郑宜兰为他生育了六个孩子。济南战役前,王耀武提前为家人准备了后路,他在香港为妻子买了房子,叫她带着孩子和所有家产一起前往香港。由于王耀武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他经营的工厂为家庭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妻儿在香港的生活也一直不错。
然而,王耀武出狱后,原本期待与妻子重新团聚,没想到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一切。郑宜兰在王耀武入狱期间,已与他的副官发展出了感情。当王耀武出狱后,郑宜兰选择带着家产,和副官一起远赴南美洲生活。王耀武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甚至因过于愤怒而昏倒在地。尽管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但从此健康状况急剧下滑,最终因病去世,享年仅64岁。
王耀武的遭遇让他的朋友沈醉深感惋惜。他认为,如果王耀武晚些时候出狱,或许就不会受到如此重大的打击,也许他能多活几年。沈醉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与其他同样被囚禁过的人相比,王耀武的晚年显得尤为短暂。比如黄维,功德林监狱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人员,他被关押了27年,虽然出狱较晚,但活得比许多早出来的人都要长。这一切似乎说明,虽然监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但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沈醉为王耀武感到非常遗憾,认为他本不应该如此度过晚年。他认为,如果王耀武能够再晚几年获释,或许他的一生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可能多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