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堆大量文物被发现之前,古代史中早已传颂着三皇五帝、后羿射日、扶桑神树等神话与传说。这些故事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便有了初步的记载。长期以来,国人对这些历史故事耳熟能详,无论是满清时期、民国时期,甚至更早之前,类似的传说一直存在。然而,直到今天,三星堆的重大发现为这些历史故事提供了实物的依据,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与深厚,也表明历史并非只是神话,而是有着实物的佐证——那就是三星堆大量文物的出土。
三星堆的文物明确体现了中原文明的成就,但为何这些文明成果却出现在远离中原核心区的巴蜀地区,且这些文物的质量和数量竟然不逊色于中原文明呢?甚至有传言称这些文物是外星人留下的遗物。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与战争因素有关。
三星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那时,继承了华夏早期文明的商王朝正面临周武王军队的不断逼近。在战争的阴影下,商朝的贵族与大祭司们在未被战火完全吞噬之前,急忙将大量财富和文明成果转移。商朝的核心贵族们带着余下的军队,沿着西南方向拼命逃窜,最终在四川的巴蜀地区安顿下来,重新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就此,他们远离了中原的战乱纷争。虽然周武王也曾打算追击,但由于后勤保障的困难和时代的限制,追击变得极为困难。最终,商朝的残余势力得以逃脱,周朝建立后,也选择了宽容,放弃了对商朝余部的追击。
此后,周朝历经了春秋战国时期,期间中原诸侯展开激烈的争霸,而当年逃亡到巴蜀的商朝后裔,凭借自身的文明优势,侥幸躲过了战火。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文明成果得以在巴蜀地区慢慢推进。然而,由于巴蜀地区本土文明相对落后,这些商朝后裔的文明水平与当地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反而限制了他们重新崛起的潜力。尽管古蜀国凭借其技术优势曾一度强盛,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战国末期战争加剧带来的影响。
公元前316年,秦国将领张仪、司马错等人带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巴蜀地区。由于蜀道险峻,战斗进展缓慢,蜀王带兵迎战。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蜀王知道无法抵挡敌人,便决定一方面派兵迎敌,另一方面急忙指示后方的百姓和士兵将大量青铜器、金面具、玉璋、陶器等埋藏在三星堆附近,准备以待未来的和平。然而,由于实力悬殊,蜀王最终战败被杀,百姓四散逃亡或被秦军屠杀。就这样,三星堆的秘密埋藏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连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这一历史事件。
三星堆的文物时间跨度长达千年,自夏朝被商朝所灭后,商朝不断制造青铜器、礼器等文物,而这些文物最终随着商朝的后裔带到了巴蜀地区。这些青铜器、象牙、陶器、玉器等物品,凝结了无数古代工匠的智慧。从铜矿开采到冶炼技术,再到复杂的造型设计与铸造,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先民的巨大创造力。三星堆的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是无数后代敬仰的对象。
有传言称印第安人是殷商的后裔,但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三百年前的北美印第安人尚处于部落状态,根本无法造出精美的青铜制品和复杂的造型。相比之下,三千年前的华夏文明无论在科技水平还是文化成果上都远超当时的印第安人。至于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地点,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符,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物品,与实际出土的器物惊人地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三星堆的文化可能与河南等中原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这些,大家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欢迎交流与探讨。